“安速保”:工程项目建设方跨域参保快速办

2025年07月23日 版次:03        作者:李硕 雷琬莹 记者 蒋琳珊

本报讯(李硕 雷琬莹 记者蒋琳珊)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工地,来自山西建筑工程队的王经理正翻看一本蓝色手册,封面上“安速保政策宣传一本通”的字样格外醒目。他说:“以前工人意外受伤,后续赔付程序非常麻烦。现在有了这个‘安速保’项目,参保程序简化了,企业风险少了,工人安心了。”

“安速保”是佛山、肇庆两地税务部门的一次协同创新实践。广湛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站项目涉及佛山、肇庆两市的超百家分包企业,用工规模大、流动性强、跨区域协调难,尤其是跨区域参保与工伤理赔问题,一度让项目方与工人倍感困扰。

“最头疼的是工人在肇庆工地受伤,但工程项目参保地在佛山,两地系统不互通,异地理赔难。”中铁十二局广湛项目党支部书记郭军刚回忆说。

调研了解到这个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税务局立即与人社、社保部门研究解决对策,而后联合肇庆市区两级税务、人社、社保部门组建攻坚小组。在梳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缴费、赔付申请等方面的痛点难点清单之后,攻坚小组重点圈出“跨市标段参保两地跑”“工伤认定理赔繁”等几个问题。通过多次工地走访和企业座谈,攻坚小组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通“数据孤岛”和“行政壁垒”。“就像修高铁需要打通物理隔阂,我们先要打通数据之路。”攻坚小组成员吴姗指着电脑屏幕上正在更新的参保数据说。

两地税务、人社、社保部门与镇政府成立了“安速保”临空地区党建联合工作室,为广湛高铁、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跨区域重大项目提供全流程工伤保险服务。在参保端,税务部门与发改、交通等部门建立动态追踪机制,通过“一项目一台账”专户管理精准匹配施工进度与参保需求,并在项目所在地设置“安速保”服务专窗。在赔付端,佛山、肇庆两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市标段信息实时交互,同步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行政服务中心“安速保”服务专窗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办税员冯先生正在税务干部詹晓雯的指导下办理参保业务。“现在异地参保、赔付,通过‘安速保’都可以快速办理了,对我们这种跨地域的工程项目建设方来说方便多了。”冯先生说。

数据显示,自3月28日“安速保”联合工作室成立后,异地重大项目社保业务环节压缩75%,材料流转效率提升60%,工伤认定的审批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日,有效提高了异地社保业务办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