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把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作为双方合作的六大优先方向。
中亚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地区,也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经贸合作量质齐升,中国成为中亚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达6741.5亿元,比10年前的2013年增长116%;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64.2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个平台,推动经贸合作更加密切
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该平台从江苏中亚中心升级而来,由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共同承建,集贸易合作、产业协作、企业出海、传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江苏苏豪云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跨境电商形式把中国生产的纺织服装、五金机电、母婴用品等产品销往中亚各国,把中亚生产的果汁、驼奶粉等特色产品引到中国来。“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对方地区的产品。”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依托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苏豪控股集团对中亚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130%。
得益于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江苏及其周边出口企业对中亚各国出口大幅增长。南京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江苏对中亚五国出口89亿元,同比增长21.4%。
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出口企业涉税服务需求,江苏各地税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辅导,提醒企业在开展出口业务过程中做好资料留存备查。同时,定期组织出口中亚国家企业座谈交流,税务干部“面对面”向企业讲解出口退税注意事项,邀请有经验的企业财务人员向新出口企业传经送宝,分享涉税经历和经验,共同防范跨境经营税务风险。
两座码头,见证双向开放日益扩大
6月初,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在阿拉木图建成投用,实现两国间集货、仓储、清关、派送、装卸到中转、公铁联运的一体化高效运行。在西安,2024年已投运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遥相呼应,见证了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
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介绍,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自投运以来,已累计集结转运货物超过19万吨,显著提升了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与分拨能力。
“过去不敢接的急单现在都能接了。客户今天下单,明天就能装箱。”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介绍,公司的出口货物主要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往中亚及欧洲国家,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用后,仅口岸铁路换装时长就从原来的3天—4天压缩至3小时内完成。
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运营过程中,陕西税务部门组织“税务管家”定期电话访问、上门走访,建立一对一“数字化管理台账”,结合码头运营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的业务状况和发展方向,进行动态化税务辅导和风险提示。“我们按照税务部门的辅导和提示,将税务合规管理融入各业务环节,少走了不少弯路。”张杰说。
如今,西安已成为中亚地区货物集散的重要枢纽。今年前5个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增速9个百分点。2024年,陕西对中亚各国的进出口额达到86.2亿元。今年1月—5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670自然列,同比增长41.5%。其中,中亚方向开行703列;运送货物总重305.9万吨,同比增长52.3%;发送集装箱27.1万标箱,同比增长35.4%。
一把种子,展示农业合作广阔前景
农业是中国和中亚国家的重要产业,也是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产品生产结构上互补性强,合作市场空间广阔。”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志超介绍,该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设立了塔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塔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并投资打造中塔(河南)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有4家企业开工建设,总投资规模超过3.5亿元人民币,入园企业用工总人数约500人,90%以上是当地人口。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农业科研,是黄泛区实业集团“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作。该集团在塔吉克斯坦开展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实验,效果明显。集团旗下的良种繁育种子工厂,每年可加工生产1.5万吨小麦种子、3000吨玉米种子和5000吨棉花种子,在当地逐步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基于黄泛区实业集团海外业务的特点,河南税务部门从投资项目、投资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等维度为企业精准“画像”,推送《“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指南》等辅导资料。
“有税务部门的精心辅导,我们有信心把塔吉克斯坦的业务做得更大。”黄泛区实业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单全说,河南税务部门组织税务干部为集团讲解关联申报、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开具流程等政策规定,梳理中国与中亚国家税收协定条款、中亚国家税制情况,帮助企业增强跨境投资税收确定性。
在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河南省与中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在进口方面,今年以绿豆为代表的中亚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郑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亚班列(郑州)进口乌兹别克斯坦绿豆达1.8亿元,同比增长9.81%。从全国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自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3.6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自哈萨克斯坦进口亚麻籽同比增长202.1%,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葡萄干同比增长153.7%,自吉尔吉斯斯坦进口蜂蜜同比增长10.9倍。
河南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税路通”跨境税收服务品牌建设,通过精准推送国际税收政策指引、动态建立跨境投资企业税务健康档案等举措,为跨境经营企业提供政策辅导、风险提示和权益保障,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国际化税收服务体系,推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