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基层税务分局直接面向纳税人的“一线”干部只有30多人,需要负责5300多户经营主体的日常征管和服务工作,怎样才能更高效?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的国家税务总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税务局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恰恰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经过探索和尝试,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逐步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思路——对于风险较低的企业,秉持“无事不扰”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快办、专办、帮办”等便捷服务,依托智慧办税工具,以最少的人力解决普遍、共性问题;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该局则集中人力资源对其加强全流程风险管理,引导这类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
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距日本海只有15公里,周边分布着多个俄罗斯优质港口。凭借近海独特的区位优势,珲春市近年来以海产品贸易、二手车出口、互贸商品落地加工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近海经济,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不靠海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出口退(免)税备案企业数量增长47.85%。在此背景下,新增外贸经营主体逐年增多,税收风险随之增加。
对于其中风险较低的企业,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从源头抓起,为企业制定成长档案,梳理出包含备案单证归集、出口退(免)税申报、出口应征税管理、风险防控要点等内容的“定制课程”,精准推送至新备案出口退(免)税企业负责人手中,并为零办税经验经营主体提供首次纳税申报办理一对一辅导服务,助其平稳渡过出口涉税管理“起步关”。
“根据‘定制课程’的指引,我们从第一次办理退税业务起就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为后续出口业务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珲春市祥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介绍,公司于2024年7月首次办理出口退税业务,企业财务人员对照着“定制课程”合规申报,一批二手车顺利出口至白俄罗斯。
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互市贸易区,目前贸易国已拓展至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近年来“边民互贸+落地加工”模式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对边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然而,边民自行申报纳税易出现税收监管“盲区”。对此,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组织干部到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实地走访,聚焦互贸商品流通领域完税、落地加工企业进项发票取得等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究。鉴于税收征管力量有限的实际情况,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主动“借力”,积极对接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局、边民合作社及边民代表,多方“会诊”堵点、痛点,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积极为边民零散税源办理税务登记、鼓励边民成立个体工商户,并借助当地政府力量引进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代理记账申报,边民的税法遵从度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互市贸易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内,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企业及参市边民数量均增长65%以上,边民参市超14万人次,区内交易额达7.3亿元。
对于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出现涉税风险的可能性较大的企业,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珲春亿恒工贸有限公司2021年初首次开展活蟹业务,因经验不足导致漏报了无票收入,税务部门在对企业开展日常涉税“体检”的过程中,通过比对系统数据,发现该企业在往期申报中存在进销不匹配的情况。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税务分局主要负责人金东山介绍,针对海鲜行业暴露出的无票收入较多的风险隐患,他们制定了《珲春市海鲜行业日常管理指导意见》,构建“宏观数据+微观订单”双轨监测机制,通过综合分析企业运营态势和业务逻辑合理性,筛选潜在风险点,并及时向企业开展预警和定向辅导。
近年来,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纳税缴费意识不断增强,税法遵从度持续提升。2024年,区内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和B级的纳税人数量合计增长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