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税务:提升数据质量 破解基层税收治理顽疾

2025年07月28日 版次:03        作者:马静波 李杰 杨玉玺 本报记者 陈显信

“当时我们特别着急,就怕逾期申报影响了企业纳税信用。”陕西榆林恒生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汶哲锋谈起不久前的一次申报经历时说,该公司办税人员因为对政策掌握不全,将本该按季申报的房产税申报期限错选为按年申报。国家税务总局榆林市榆阳区税务局在大数据云平台监测到该企业纳税申报期限异常,第一时间进行提醒,并辅导企业及时修正了登记信息。

税费种认定错误、登记信息不准确、个人代开发票业务难以查明真实情况等问题,是基层税收治理的“顽疾”,直接影响税款征收、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质效。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榆林市税务局实施“征管基础数据质量优化提升”项目,推动税费征管数字化转型升级。

“6类模型”锁定税费认定“病灶”

“纳税人税费种认定不全或缺失等问题,会制约组织税费收入工作的质量。”榆林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长方源介绍,聚焦短板,榆林市税务局依托陕西省税务局大数据云平台,打造“榆林创新空间”模块,自主构建了6类核心指标模型。

指标模型精准覆盖6类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单位纳税人税费种认定不全、房土两税纳税期限或申报期限错误、个体户税费种认定不全、认定增值税未认定企业所得税、有消费税主税却未认定附加税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期限认定错误。

榆林市税务局利用指标模型,每3日开展一次扫描,自动检测纳税人税费种认定时出现的问题。今年3月以来,榆林市税务局运用6类模型,定位出1376户存在认定错误的纳税人。目前,这些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为进一步强化数据源头管控,榆林市税务局编制《税费种认定管理操作手册》,为基层税务干部提供清晰、统一的标准化指引。该手册覆盖11类登记注册类型纳税人,系统集成通用认定标准、特殊情形处理方案及规范操作流程等。

区分“两个场景”规范代开发票

“个人代开发票和企业接受个人代开发票是目前税务监管上的难点。”吴堡县税务局主要负责人张东说,个人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依法申请代开发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税务合规难度较大。一方面,部分个人缺乏专业的税务知识,在开票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填写错误、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等情况;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个人存在主观违规行为,如为他人或自己开具与实际业务不符的发票,这不仅导致发票内容失真、税款计算偏差,还可能引发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涉税风险。此外,由于个人群体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税务机关在对个人代开发票进行监管时,还面临着登记不全面、信息不匹配、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在吴堡县税务局数据监控显示屏上,红、黄、绿3色光点在地图上实时闪烁。绿色光点代表低风险主体,黄色光点代表需重点关注的中风险主体,红色光点代表必须精准防控的高风险对象。这一系统是吴堡县税务局依托省级大数据云平台构建的智能化分析模型体系,包含“发票代开模型”和“经营主体受票模型”两个应用场景。前者能够有效识别以“个人代开”代替“正常开票”规避监管的行为;后者可以分析企业接受个人代开发票的情况,洞察其实际经营动态。模型能在识别出“未办税户”后,自动对其风险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为分类监管打下基础。

同时,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吴堡县税务局建立了“平均税负率模型”“发票购销比模型”和“平均纳税数额模型”。这些模型汇聚了相关行业内的涉税数据基准,为评估单个“未办税户”潜在涉税风险提供参照依据。

自今年6月起,吴堡县税务局借助这些智能化分析模型,精准分析出3525户“未办税户”。截至目前,已有117户风险主体主动办理税务信息确认。

“3道堤坝”筑起数据安全线

“在日常工作调研中,我们发现税费政策有时存在‘推送了却无法触达纳税人’的问题。”榆林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长方源介绍,政策不能及时触达的主要原因是纳税人缴费人登记的基础信息不准确,“比如税务登记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经营地址等基础信息不准确,导致我们无法精准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为此,榆林市税务局筑好管户分配、动态监控、发票管理3道堤坝,全方位提升税务登记基础信息准确率。事前,做好管户分配工作,严把数据“入口关”。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经营地点、行业类型、税种等因素,将其分配到具体的税务管理部门,有效确保税务管理部门严密排查新办纳税人的无效数据。今年以来,该局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等方式,告知虚假登记的法律后果,劝导465户新办纳税人及时更正了错误信息。

事中,开展动态监控模型扫描,严把数据“安全关”。榆林市税务局开发4个常态化风险扫描模型,每月在省局大数据云平台定期“巡逻”,捕捉身份证姓名不符、电话格式异常、地址不规范等问题,并及时预警。今年以来,该局依靠模型累计整改问题数据4877条。

事后,加强数电发票赋额管理,严把数据“整改关”。在数字化电子发票全面推广及新电子税务局系统扩围应用背景下,榆林市税务局将发票赋额管理与数据质量挂钩,把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员“三员”身份信息准确度等关键要素,作为核定发票额度查验项目,并量化赋分,出现“三员”身份信息不正确、电话号码错误、经营地址与登记不符的纳税人,将被扣分,不予发票赋额调整。这种与纳税人发票赋额有效关联的做法,倒逼纳税人主动加强数据治理。今年以来,榆林市已有165户纳税人自主对无效数据进行了及时处理。

“通过实施‘征管基础数据质量优化提升’项目,优化了征管工作流程,初步实现了‘存量数据治理清底,增量数据标准统一’的治理目标,疑点数据总量持续下降。”榆林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乔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