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税务:强化税种联动管理

2025年07月28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孙晓斌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红桥区税务局完善税种联动管理机制,持续深化大数据应用,深挖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疑点,防止税款流失。截至目前,天津市红桥区税务局通过强化税种联动管理,累计辅导企业200余户,补征税款2700余万元。

双税种协同管理

红桥区税务局深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协同管理,开展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扣缴申报与企业所得税职工薪酬、劳务费用列支比对,推动双税种治理效能提升。

今年4月,该局税务干部对辖区内某建筑工程公司开展案头分析,调取职工薪酬信息、个人所得税申报情况、发票明细等资料,通过“倒推税负”“正推税额”“税票关联”等方式联动审核、校验疑点,发现该企业存在少申报个人所得税且违规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经调查核实,该企业未将支付建筑工人的工资进行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也未纳入该企业从业人数范围,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红桥区税务局干部多次与企业沟通,进行政策辅导,帮助企业更正补税,挽回税款损失共50余万元。

用好数据“放大镜”

利用现有征管系统,红桥区税务局整合登记信息、股权结构、人员任职等数据,开展成本列支与发票比对,对个体工商户负责人与企业股东进行穿透关联,整合纳税主体上下游业务信息,为税收分析、风险评估等提供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税收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今年初,红桥区税务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辖区某个体工商户法定代表人在2023年、2024年向本人完全持股的医药科技公司开具共160余万元的发票,以此增加成本费用,少缴企业所得税。

发现问题后,红桥区税务局要求该医药科技公司提供业务合同、银行回单等佐证资料,通过整合信息资源、追踪资金流向、拼合证据链条等方式验证业务合理性,综合判定该业务与企业实际经营需要不匹配,非真实业务。在税务干部说理式执法下,成功促使该企业对2023年企业所得税成本进行调整,并补缴税款。

打通部门信息壁垒

为夯实征管基础,红桥区税务局以数据为核心,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挖掘各行业信息共享、共用、共治,及时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准确性,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处理涉税业务。

天津友圣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红桥区重要外贸企业,业务覆盖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底,红桥区税务局发现该企业的出口应征税存在疑点。结合企业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特点,该局与海关部门合作,及时掌握海关报关单数据,并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进行比对,发现该企业报关单数据与营业收入差额较大,大量报关单存在延迟确认收入的情况。原来,该企业误按收款日期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而未按出口日期确认收入。税务干部帮助企业走出税收政策理解误区,及时申报更正,补缴税款2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