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参加税务工作时,被分配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的城关税务所工作。所长安排我当税收专管员,跟所里的一位老税干一起“管户”,主要负责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收管理。后来,他就成了我的师父。
税务部门一直有一个比较好的传统,就是在工作安排上采取“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办法,传授税收知识和业务技能,实现新老交替、业务交接。刚参加税务工作或是从其他单位新调入税务部门的同志,所里都会安排一个有经验的老同志带一带,让他们跟着一起收税,了解管户(纳税户)的情况,初步接触一下税收征管,慢慢地熟悉各项业务,直到能独立胜任工作,也就是后来常说的“传帮带”。这种方法虽简单却很管用,在干中教、教中学、学中干,锻炼和培养了不少青年税务干部。
我也是这一传统的受益者。起初,我跟着师父负责城区一个片区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工作。每天一上班,师父就带着我到老城关街后街(又叫三街),从上街转到下街,又从下街转到上街,来来回回,挨家挨户地走访。
虽说个体户征管的税收政策和业务相对简单一些,但他们人多(包括临时经营户),区位分散又隐蔽,管理的难度也很大。我跟着师父学了两年有余,才开始单枪匹马地管户和收税。那时候,专管员都是集税收管理和税款征收于一身,既要核定每户的税收情况,又要持票征收税款,纳税户交完钱,我们就现场开票。
当时,个体私营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规模小,税也不好收,但师父很有方法。他常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换位思考,照顾纳税人缴费人的感受,去和他们沟通。我问师父:“您怎么这么有办法?”师傅说:“咱们征收的税款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并不会造成影响,反过来还能用于支持国家建设和大家的生产生活,只要把这些话跟大家说清楚,他们慢慢就会理解的。”
师父的这些话很朴素,但的确容易被纳税人所理解和接受。在专管员管户时期,天天要与纳税户面对面,如果只是讲大道理,商户并不一定会理解,尤其是个体户。所以当时流传一句话:“收税有时要靠一张嘴”,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税务人说话的艺术。税务人员在与商户的沟通中,双方建立信任和理解,正是凭借真诚的交流,让商户更加理解和支持税务工作。
几十年过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征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收法治建设更加规范,营商环境也日趋优化向好。目前,个体工商户税收采取“据实征收为主、核定征收为辅”的办法和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典型户调查等方式,确定同行业、同规模经营主体税负,按照征管业务流程核定税额,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充分体现了税收征管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我国经济发展之快靠什么?靠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靠的是合理税收负担的支持,靠的是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更依靠包括广大个体工商户在内的纳税人缴费人的努力奋斗。当然,师父的话语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十堰市税务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