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条文要落地,就要少些“云端的高深”,多些“烟火的温度”,把拗口的术语转化成接地气的家常话,让权威解读带着生活温度,才能让观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滨州市税务局在山东省税务局指导下制作的政策解读短视频《未开票收入可以不申报吗?》,在中国税务报新媒体平台《税事一点通》栏目播出。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以“生活场景+政策解读”的形式,让枯燥的税法条文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已突破1.4万次,不少企业会计人员留言:“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税宣。”
视频精准把握企业经营中常见的困惑,针对“顾客未索要发票时,相应收入是否需要申报纳税”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以情景剧的方式,传达了“无论是否开具发票,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就必须申报纳税”的政策要求,让观众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基本义务。除解读具体政策外,视频更想做的是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在视频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以企业财务人员为主角展开故事,因为他们是政策落地的“关键中转站”。为了让视频更具生活气息、引发观众共鸣,团队还设计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对话”。比如,“咱们公司很多顾客都不要发票,那这部分收入是不是就不用申报纳税了,咱们老板又能小赚一笔。”“你可真‘刑’啊!”这种“迷糊提问”与“清醒回答”的对话,既真实幽默又带点调侃,揭示了一些企业财务人员的认知误区,也为后续的政策解读提供了切入点。
其实,在最初策划时,主创团队想尝试纯情景剧的形式,视频笑料不断、娱乐性十足,但大家观看时往往只记住了热闹,却没有真正掌握政策要点。这种“看时哈哈笑,看完全忘掉”的现象引发了团队的思考:税收宣传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如何才能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有所收获?团队负责人杨颍的一句话点醒了大家:“这就像教人认路,先带他走一段,再站定了指清方向,才不会迷路。”
于是,大家先以情景剧的形式作为铺垫,然后加入政策解读的内容。情景剧部分通过生活化的情节,让观众产生“这不就是我的日常吗”的代入感;而视频最后解读政策部分,税务干部化身“政策翻译官”,将剧情中隐含的政策要点转化为清晰明了的语言。就这样,“先讲故事,再解疑惑”,既有情景剧的温度,又确保了政策传递的精准度。
《未开票收入可以不申报吗?》在中国税务报新媒体平台播出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纳税人缴费人的好评。不少企业财务人员把视频转发到部门群,当作“培训教材”。
视频成功的关键在于主创团队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正如杨颍所说:“比起炫酷的大片,观众从我们的视频里,更想看到的是能映射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干货’。”主创团队正是本着这种创作态度,才能让作品展现出穿透屏幕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