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块钱的东西,到底要不要开发票?”日常购物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不同的选择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这次,让我们跟随短视频《小额商品开发票,真的有必要吗?》以主人公的视角,看看这道“选择题”背后的答案。
由国家税务总局葫芦岛市税务局制作的短视频《小额商品开发票,真的有必要吗?》,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主人公在购买小额商品后,选择索要发票与放弃索票两种不同做法分别带来的结果,让观众认识到,一张小小的发票不仅是消费凭证,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盾牌”。
“小额消费该不该索要发票?”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纳税人缴费人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在视频策划会上,主创团队对纳税人缴费人反映的税费诉求进行了细致分析,他们发现,因购买小额商品未索要发票而维权受阻的案例不在少数。葫芦岛市税务局宣传中心副主任王卓说:“很多人觉得小额商品不值得要发票,只有真遇到质量问题,才会明白发票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视频,让大家了解索要发票的重要性。”
但怎样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让观众愿意看这个视频呢?团队成员刘文超提出一个建议:“有一类短剧最近很受欢迎,就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剧情走向,我们可以试试这种形式。”刘文超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虽然因为技术原因,视频无法让观众真正点击选项做选择,但可以通过主人公的选择把观众带入其中。
为进一步增强互动感,主创团队在视频结尾采用了开放式结局,当主人公再次购物时,视频出现了“这次请您帮她选”的字幕,巧妙地把索要发票的选择权交给了观众。团队成员张梦琪说:“这样可以引起观众的思考,他们的选择也反映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
在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秉持“小成本也能出精品”的创作理念,克服困难,没有专业影棚,就在办公室拍摄,没有专业演员,就亲自上阵。从场景布置到道具细节,大家都尽力追求完美。团队成员窦赫男介绍,在拍摄主人公购买的热水壶出现质量问题时,团队特意遮挡了产品商标,避免了潜在的品牌纠纷。这个看似微小的处理,体现了大家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这些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让视频更具有真实感。
葫芦岛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蔷说:“好的税宣作品,核心在于能否敏锐抓住纳税人缴费人的关注点,并用他们听得懂、愿意看的方式讲清楚。”《小额商品开发票,真的有必要吗?》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已超1.5万,收到不少点赞和好评,有观众评论:“以后我购物都会要发票,这可以保护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万一以后有什么纠纷也不会被动吃亏。”
主创团队巧妙地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运用生活化叙事手法,将晦涩的税法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实用指南,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每一张发票,无论金额大小,都可以成为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