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以长寿著称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寿命超过百岁的老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巴马以“生态立县、康养强县”为战略,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摘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县等称号。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有人到此一游,领略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有人安营扎寨,冬来夏回,成了这里的“候鸟人”。
巴马的宜居底色源于其独特的自然禀赋:森林覆盖率达79.19%;盘阳河水质呈弱碱性,含锶、硒等矿物质;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达5万个/cm^3,是城市公园的150倍以上;地磁强度达0.58—0.9高斯,是全球平均值的2.32倍,有益人体健康。
为守护这片生态净土,巴马税务部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通过“税银互动”机制帮助高端矿泉水企业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获得1200万元贷款,引导企业将资金用于水源地生态修复,形成“保护—利用—反哺”的良性循环。
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方面,税务部门落实资源税政策,引导企业使用石煤、冶炼废渣等替代原料。巴马广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年产量翻番,粉尘排放量下降60%,在守护蓝天碧水的同时,带动县域工业产值增长。
数据显示,巴马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比率达99.5%,水质达标率、公共建筑绿色标准执行率均达100%。
巴马立足独特的长寿资源,以“健康食品、康养旅居、健康科技”三大核心业态为引擎,构建“全链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康养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农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在健康食品领域,巴马培育火麻、山茶油、香猪等特色产业。在健康科技领域,巴马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中心共建3个科技工程中心,制定巴马长寿康养系列标准,推动功能性益生菌、火麻多肽等产品研发,并依托“深巴试验区”承接5G技术、生命信息等产业,形成百亿元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文旅融合方面,巴马以盘阳河流域为核心,打造赐福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等标杆项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巴马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6.27%和18.11%,“长寿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巴马世纪养生园,来自全国34个省份及美、法等9国的3000余名“候鸟人”安家落户。该项目由巴马百岁人养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负责人文蔚说:“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准确适用康养项目的税收政策,提前规避了税务风险。”目前,园区已形成集生态膳食、医疗康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针对年均超500万人次康养游客的流动特征,巴马县创新成立“候鸟人”临时党委,组织候鸟群体参与社区矛盾调解、文化共建等活动,形成“候鸟+社区”共治模式。
2023年,赐福湖旅居康养基地候鸟党员牵头制定《旅居公约》,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62%。同时,联动社区医院为候鸟群体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数据,并与“巴马云医院”平台联网,实现紧急呼叫、健康档案云端共享等。
巴马税务部门组建“老庚工作室”,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适配的发票管理、信用修复等政策,为105户长寿食品加工、酒店民宿、旅游咨询等文旅康养相关产业企业动态调整发票额度,帮助401家企业修复信用,助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