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星星”的人

——记贵州省贵阳市税务局退休干部赵新玲
2025年07月30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李钰 张聪

一个正常儿童,多久能学会擦桌子?半天、一天、最多两天;一个孤独症儿童,需要多长时间学会擦桌子?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难以与他人建立或维系情感关系,如星星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因此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在贵州,有一位守护“星星的孩子”的人。20年来,她以爱为灯,照亮7000多名孤独症儿童的星空,并推动更多人去关心关爱、包容接纳更多的孤独症患者。她就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税务局退休干部赵新玲。

为了一个孩子,她走上自学自救之路

所有故事的开始,都要从赵新玲的儿子好好说起。

“我儿子的小名叫好好,是重度孤独症患者。他一岁十个月时,语言能力突然开始退步,智力水平、语言发育等情况越来越糟糕。我带着他跑遍了北京、广州的医院,历经一年多才最终确诊。”赵新玲说。

当时,国内知道孤独症的人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治疗。“怎么给我的孩子提供支持,怎么教育怎么康复,我很迷茫。”赵新玲说。

没人会,就自己上。为了救治自己的儿子,赵新玲遍访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康复机构、医院、学校,去实地学习针对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教育理念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如今的赵新玲已是全国首批孤独症语言治疗种子教师,被贵州民族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成为孤独症治疗领域的专家。

在四处奔走求医求学的过程中,赵新玲接触了全国各地的孤独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一人生病,整个家庭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她说,经济上,由于孤独症孩子行为异常,照料起来很困难,夫妻双方往往有一人不能工作,家庭收入减少,还要承担高额的康复训练费用;精神上,家长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普遍迷茫困惑,一些孤独症家庭最终支离破碎。

“孤独症在全世界没有找到病因,就像上天给人间洒下的‘星星雨’,有一颗落在了我家,成了我的好好。”赵新玲说,“也许,好好的使命就是让我帮助更多的‘星星’。”

为了一群孩子,她创办了两所公益机构

从贵阳地铁1号线望城坡站出发,往北走400多米,远远就能看到一栋白色二层小楼外“爱心家园”四个大字。这里就是赵新玲创办的两所公益机构——贵阳市爱心家园儿童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中心(以下简称爱心家园)和贵阳市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称大龄部)。

走进爱心家园,除了一面墙的荣誉和奖状外,其他地方与普通幼儿园的差别不大。作为贵州省迄今规模最大的儿童特殊教育康复机构,每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孤独症家庭上门求助。截至目前,爱心家园已经累计为7000多名孤独症患儿提供康复训练。

“孤独症儿童越早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越有好处。”赵新玲说,爱心家园的任务是为6岁以下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考上”普通小学,这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融入社会,短短4个字的背后,有赵新玲20年的努力。“对孤独症儿童来说,从确诊、到康复训练、再到幼小衔接,每走一步都要经历无数道坎。”她说。

爱心家园刚成立时,贵州省没有一家能够确诊孤独症的医院。赵新玲多方奔走呼吁,协调联系省内外各大医院,实现了孤独症学科在贵阳落地。爱心家园还与他们合作,构建了“医学+教育”的康复体系。

谈起孤独症患儿上学,更是一段艰难路。赵新玲说,教育资源的分摊、学校的态度、班主任的想法、家长的反对、普通孩子的反映、患儿自身的状态……必须协调所有环节,患儿才能走进课堂。经过赵新玲的努力,爱心家园已与20余所普通中小学校合作,累计帮助2000余名孤独症儿童走进普通学校,成功融入社会。

能够融入社会的患儿只是部分“幸运儿”,还有一些严重的孤独症患儿无法走出爱心家园。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2016年赵新玲又创办了大龄部,填补了贵州省成年孤独症障碍者托养、康复、辅助就业等领域的空白。

与热闹的爱心家园不同,大龄部有些寂静。赵新玲介绍,大龄部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59岁,他们的情况普遍比较严重,已经很难融入社会。“比如好好,现在他25岁了,还是不会喊‘妈妈’。”赵新玲难过地说。

在大龄部,有个特殊的计量单位——年。学会说“你好”要几年,学会擦桌子要几年,学会扔垃圾需要几年……“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差,一些正常人基本的生存本领,他们就要学习几万次,有时候情况恶化还会退步。”赵新玲说,“‘星星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更需要一片遮风挡雨的地方。”

为了所有的“星星的孩子”,她想搭建一个人间“星球”

赵新玲现在很忙,每天为了“星星的孩子”而奔走。“孤独症患者数量很大,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关爱。”赵新玲说。

让赵新玲高兴的是,孤独症群体已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接纳,孤独症康复工作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24年12月30日、31日,作为贵阳市税务局退休干部的赵新玲,在北京参加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同志们对社会风尚的引领工作,给予老干部、老同志很高的荣誉鼓励。”说起受表彰当天的情形,赵新玲依旧十分激动。

让赵新玲感动的是,在这漫长的守护之路上,各方力量也成为了温暖的助力。贵州省税务局机关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积极踊跃向爱心家园捐款;贵州省税务局和贵阳市税务局在爱心家园成立志愿服务点,组建省市区局三级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来到爱心家园开展“税暖童心 与爱同行”“税悦点亮星光 青锋为爱无疆”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提供认知训练陪伴、定制专属校服、书籍教具捐赠、办公设备捐赠、生活物资捐赠等志愿服务;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同意为爱心家园提供长期医学支持;贵州省残联为爱心家园送来了补助款,贵阳市残联支援了教具及食品;南明区政府为爱心家园提供了补助金和训练场地。

让赵新玲欣慰的是,2024年7月21日,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最近,赵新玲正在参与调查全国孤独症家庭生存教育状况。“调查结果将为‘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供支持。”赵新玲说。

采访中,赵新玲不断地表示“越来越好了”,这是对现有社会环境的欣慰,也是对未来政策保障的期待。赵新玲说:“虽然前方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但我一定要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我相信,属于孤独症患者的‘星球’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