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交平台上,我们常常能看到关于“财务自由”的探讨,这一词语指的是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赚钱的状态,其衡量标准是个人资产产生的消极所得大于日常开支。而在一些国家,人们不仅关注“财务自由”,还要每年测算自己的“税务自由日”。例如新西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纳税人就分别在今年的5月、6月、7月迎来了他们的“税务自由日”。
所谓“税务自由日”,是一个衡量公民纳税负担的指标。即从1月1日起,一个纳税人平均要工作到何时才可以把自己一年的税款付清,这一天就是本年度的“税务自由日”。这一概念由美国税务基金会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为的是让民众更加清楚地感受自己向各级政府缴纳了多少税款。每年美国税务基金会都会根据当时的税收政策计算出当年的“税务自由日”。这一概念提出后,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纷纷效仿,开始测算本国的“税务自由日”。
“税务自由日”的计算方式为:汇总上一年度全体纳税人的税收总额,再根据该国国民净收入数据,计算全年人均收入;之后将税收总额除以全年人均收入,得出人均税收负担比例,再将这个比例乘以全年天数(通常为365天),计算出全国纳税人平均需要工作多少天才能支付完当年所需缴纳的全部税款。以2019年的美国为例,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的计算,2019年美国纳税人缴纳给联邦政府的税额约为3.4万亿美元,给州和地方政府的税额约为1.8万亿美元。把总税负5.2万亿美元除以人均收入,发现税收占总收入的29%,再将该数值乘以全年总天数得到105,这意味着当年美国人工作的前105天用于缴税,到了第106天即4月16日才能够实现“税务自由”。
“税务自由日”是衡量劳动者税负水平的参数之一。劳动者税负是诸多经济学家关注的题目,法国莫林经济研究所与托洛斯基金会每年9月联合发布《全球劳动者税负研究》,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更加全面的图景。这项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欧盟27个成员国加上美国、英国、日本、南非、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共34个国家,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58.2%。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研究,2024年34个国家中南非最早实现“税务自由”,时间是3月10日,美国其次,为4月11日。对此,美国税收改革协会主席格罗弗·诺奎斯特将其归因于“国会共和党人对拜登提议的增税措施的抵制”。诺奎斯特称,特朗普政府使美国总体税收更低,“美国人可以因此保留更多自己辛苦赚来的钱”。
法国劳动者的税负最重,它已多年保持这一“头衔”,其今年的“税务自由日”为7月17日。在法国,雇主需要花费2.18美元才能使员工获得1美元的净购买力。比利时税负第二高,其往年的“税务自由日”大多在7月—8月。近日,比利时联邦政府公布“夏季协议”税改方案,计划到2029年将个税起征点从目前的1.09万欧元提升至1.53万欧元。奥地利税负第三高,但其经济政策正在逐步调整,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防止高通胀下的税率攀升,将失业率控制在5.1%左右,低于欧盟6.4%的平均水平。
根据测算,今年英国的“税务自由日”为6月12日,比去年晚了6天。而对比20世纪50年代的测算数据,彼时英国的“税务自由日”在每年4月,60年代推迟到5月,80年代推迟到6月。这也引发了相当一部分英国纳税人在社交网络上的抱怨,称“当下的税负感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和拿破仑时期”。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