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食品老字号的“面”上功夫

2025年08月05日 版次:03        作者:甘家榕 王皎露 胡敏荣 章泸月 顾芯瑶

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在这片汾水滋养的三晋大地上,一块寻常的面团,能幻化出千般滋味。走进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着烘焙的香气,智能化生产线上,一块块小面团在自动化机械的精准处理下,经过压延、成型、烘烤等工序,最终变成金黄酥脆的馍片或石头饼。

在公司车间墙上,“一群有规矩的人做有规矩的事”的标语十分醒目。30多年来,海玉园将传统面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深植全链条合规经营,以匠心守正创新,用科技赋能传统,让一块块小面团完成了华丽“变形”。如今,海玉园石头饼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欧美,企业连续6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

从一粒麦子到一袋面粉:“原料关”的底线坚持

清晨,海玉园的采购员对着一批新到的小麦仔细核对单据——这批即将磨成面粉的原料,需通过农残、水分等20多项检测,其对应的增值税发票信息也必须与采购合同、物流单据严丝合缝。

“面粉是石头饼的灵魂,原料采购也是企业合规的第一道关卡。”采购负责人回忆起去年的一次采购经历:供应商将适用9%税率的面粉发票误填成了13%税率,财务部门当即暂停付款,坚持要求重开合规发票。“一张错票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进项税抵扣风险,还会破坏原料追溯链,半分都不能含糊。”公司采购负责人说。

这种“较真”贯穿在企业采购的全流程中。为了从源头保障质量与合规,海玉园建立了“一物一码质量追溯体系”,只要扫描原料库面粉袋上的二维码,采购日期、供应商信息、检测报告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引入先进财务系统后的管理升级。”海玉园财务总监说,“系统能自动关联采购订单、发票和付款记录,实现财务数据实时整合与自动化处理,将业务与财务相连,减少人工干预,从业务源头强化合规管理。”

从面团成形到烤出麦香:“生产关”的义利坚守

在自动化生产线旁,几名残疾员工正操作着质检设备。他们的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凭证,被详细收录在“一人一册”档案中。“残疾员工和普通员工同工同酬,他们同样是创造者。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安置残疾人,如今残疾员工已经超过200人。”董事长张文海介绍。

安置残疾人就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需满足条件并合规操作。“每月初,我们会将工资记录与残联的系统数据仔细进行核对,确保退税基数零误差。”公司财务总监翻开厚厚的台账,展示着企业严格的合规内控流程。

有一次,公司在核算安置残疾人可享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时,出现了异常。国家税务总局晋中市榆次区税务局干部与企业财务团队逐条核对残疾员工信息,最终发现是其中2名员工身份证号录入错误所致。这次错误倒逼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建立了“双人核查+内控系统校验”机制。此后,类似纰漏再未发生。

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海玉园建立了“一人一册”残疾员工档案,实现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动态更新,退税申报与残联备案数据的按月比对,公司还专门设置残疾员工工资薪酬核算科目等,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海玉园每年享受安置残疾人相关税收优惠超千万元。这些资金被投入新建自动化生产线和回馈残疾员工。海玉园为残疾员工制定了特别的福利政策,比如个人缴纳的“五险”由公司负担部分费用,免住宿费、提供工作餐补助和节假日双倍福利等。洗衣房女班长朱丽霞说:“公司的福利政策让人倍感温暖,在这里我们和普通员工一样,靠自己的努力过上踏实日子。”她虽然胳膊有残疾,但勤劳肯干,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员工。

从传统美食到百变滋味:“创新关”的极致追求

嚼一口石头饼,口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这片薄薄的石头饼里,其实“藏”着30项专利。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海玉园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改良工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就像技术人员钻研面团发酵温度一样,我们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也追求极致精准。”公司财务总监说。

在公司的研发辅助账中,人员工资、设备折旧、每批实验面粉消耗均清晰在列。为了规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建立了一套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研发费用管理制度——在事前,技术、财务两部门对研发项目单独立项评估,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预算管理;在事中,设立研发费用辅助账,精确区分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等各类明细;在事后,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研发费用进行审计,防范潜在风险。

从生产车间到商场货架:“市场关”的诚信考验

从2017年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投产至今,海玉园将传统石头饼改良,推出麻辣、椒盐等新口味,深受全国消费者喜爱。如今,海玉园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线下网点覆盖山西,线上进驻京东、抖音等平台。

“过去销售部门用表格记录发货量,财务部用财务软件记账,两边数据对不上是常事。”公司财务总监介绍,这导致企业无法精准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渠道的销售状况,营销决策如同“盲人摸象”。

2019年,海玉园启动数字化改革,在销售环节引入“海销通”营销管理作业平台,将销售合同、发货单、收款记录等业务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管理。在财务环节,财务系统将采购、发票、销售等数据自动关联,推动财务内控从“人为管控”转向“系统管控”。

“不同渠道的涉税管理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按规矩来’。”公司销售总监说,“现在销售数据直接在‘地图’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不仅能实时掌握各渠道动销数据,还能精准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避免漏报错报。”

在严密的财务体系下,每一笔收支都被记录,最终形成清晰的数字脉络,使差错“无处遁形”。这种精细化管理,让“海玉”品牌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短期看合规是约束,长期看却是最好的名片。”张文海说。

(作者系中国税务报社2025年度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学员。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北海市税务局、银川市税务局、西安市税务局、台州市路桥区税务局、上海市嘉定区税务局、宁波市奉化区税务局、天津市和平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