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犬驯养师:为特殊人群培养“专业助手”

2025年08月05日 版次:04        作者:乔雪茹 胡敏荣 高启明 本报记者 陈显信

在西安城墙上一起散步,在武汉长江边一起吹风,在长沙岳麓山一起登高……两年来,视障青年沈梦涵已经和导盲犬“云小黑”一起走遍了许多城市。

沈梦涵告诉记者,导盲犬能完全带她避障。“遇到有坎儿的地方,它就会停下来,示意我去感受这个地方是有东西的。”甚至在晚上,沈梦涵都可以在“云小黑”的带领下出去跑步,这在之前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云小黑”是西安市莲湖区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的首条自繁导盲犬,该服务中心也是西北首家服务犬训练机构。

“服务犬不同于宠物犬,需要工作专注、情绪稳定,不黏人且不会过于活跃。”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的服务犬驯养师张双成介绍。

据了解,服务犬驯养师主要训练导盲犬、警犬、精神治愈犬等专业服务犬,用于帮助特殊群体或公共安全领域。作为一名服务犬驯养师,张双成已经“带教”出6只导盲犬。他说,导盲犬的选拔非常严格,要规避遗传病,性格也要温顺、稳定。历经专业化、系统性的训练,也只有不足50%的导盲犬能顺利“毕业”。

全国共有1700余万名视障群体,导盲犬仅有约400只。

“我们机构目前有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障人士在排队申请导盲犬,但由于场地、资金、人员的限制,今年训练合格的导盲犬只有6只。”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兴说,“有的导盲犬训练一年可能最终还是无法成为视障人士的助手。”

做服务犬驯养师并不容易。“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的资格认证,家里人以为我‘不务正业’,而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也很磨炼人的心气儿,很多人也因此中途放弃了。”张双成说,如今,服务犬驯养师成为人社部认可的新职业,得到了更多关注,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驯养一只导盲犬需要花费15万元—25万元,最终都是免费赠送给使用者的。机构主要收入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去年,我们共收到80余万元的捐款。”王兴介绍,2024年,机构共支出培训、医疗、狗粮等各类花销111万元,资金缺口依然存在。

为维持运转,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服务犬驯养行业,阳光使者导盲犬服务中心探索拓展宣传渠道,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成立特殊教育科研与实习实践基地,举办“黑暗演唱会”,与卫仕等宠物品牌合作,不断寻求发展的更多可能。

新职业的成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作为税源管理部门,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莲湖区税务局主动上门走访,了解阳光使者导盲犬服务中心的经营现状。得知其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尚未申请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便及时辅导财务人员准备相关资料,申请免税资格,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做好一项业务在增值税、所得税等不同税种上的处理。在阳光使者导盲犬服务中心拓宽增收渠道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也提示其分类做好账务处理,避免免税收入与应税收入混淆。

“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我们能把这项事业做得更好。”王兴道出了所有服务犬驯养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