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税收管理中,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由纳税人自主采集维护税源基础信息,采集质量不高、计税不实等问题常常出现,容易引发税收风险。国家税务总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探索打造房土基础税源一库聚合、风险指标监控一体分析、疑点核查协同一链应对的“三位一体”数字化管理新路径,对房土两税数据进行全面归集和比对分析,推动房土两税管理更加精细、精准。
据统计,今年1月—7月,该局入库房土两税26.19亿元,同比增长36.42%;通过线上数据比对和线下风险核查,补征税款2.31亿元。
32项关键字段:归集全域数据
不动产登记数据记载了宗地代码、不动产权利人、证载面积、坐落位置、交易价格等,是房土两税准确计征的关键参照;土地出让合同相关数据是界定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重要依据;房屋预售和网签信息是房土管理数据的重要补充……在房土两税管理中,这些信息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和系统中,税务部门无法实时调用和归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源感知能力。
“就好比是拼图,只有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才能清晰地展现房土税源的全貌。因此,打破数据壁垒,构建信息中枢,是加强房土两税管理的基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周旭辉说。
去年6月,该局积极协调财政、自然资源、大数据、房管等部门,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批量获取2008年以来的不动产权登记、预售网签等外部数据22.3万条,并及时共享历史存量和定期增量信息,将散落的房土两税税源信息“碎片”汇集起来。在对外部获取的数据按照税收业务逻辑和需求进行梳理和规范后,该局进一步归集内部契税申报、所得税汇算等税收数据,进而建立了相对完整准确的房土基础税源信息聚合库。信息库覆盖不动产单元代码、出让信息、权属详情等32项关键字段,实现了全域数据归集。
据了解,这些房土资源信息能够相互补充、佐证,避免了自主采集混乱、纳税人随意修改和终止税源、跨区域房土两税漏管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房土两税征管基础。
15个风险模型:精准锁定疑点
拥有数据是第一步,如何用好数据才是关键。“我们自主开发了风险指标模型,覆盖了数据内外比对和内部税种关联比对两个维度,在海量的数据中锁定疑点线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四级主办何云霄说。
据了解,该局探索深化房土两税风险防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应对,针对纳税人取得房产证但未申报房产税、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但未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房屋契税但未申报房产税、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但未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情况,建立了15个风险指标模型,通过与房土基础税源信息聚合库的数据关联比对进行验证分析,实现风险实时预警。
在数据内外比对方面,该局将通过自然资源、房管部门获取的不动产登记、房屋网签、土地出让等数据与税务系统内部税源数据,从有无登记、房屋套次和地块数量差异、证载和申报面积差异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风险模型比对就像是一把尺子,能够精密测量出数据之间的差异,找到问题漏洞。”何云霄说。
跨区税源一直是房土管理中的较大盲区,外省和外地市企业在辖区购置不动产,但长期不做跨区财产税源采集,税务部门难以通过发票、日常巡查等传统手段进行风险监控。2024年12月,通过“取得房产证但未申报房产税指标模型”扫描,该局发现注册地在商丘市的某公司名下持有位于郑东新区CBD的12套房产,但征管系统数据显示该公司从未在郑东新区采集房产和土地税源,未及时申报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经税务干部辅导,该公司最终补缴了房土两税及滞纳金。
“我们还通过内部税种关联比对,构建了一个以纳税人为主线的完整信息链,涵盖房土涉税风险点、系统监控事项等全量信息。”何云霄介绍,该局将房土两税与契税申报情况、土地出让金数据、企业所得税年报附表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原值、增值税不动产租赁发票开具等进行比对,发现数据逻辑矛盾,有效防范因信息不对称、管理空白、监管缺失引发的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
3级预警机制:分类应对风险
在风险指标分析的“放大镜”下,风险疑点被迅速锁定,这为房土两税管理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该局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风险指标模型扫描出的千余条疑点数据进行案头分析,逐一评估疑点命中率和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指标模型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对经过人机互验的风险疑点,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对少征漏征指向确切、风险程度高、涉及少缴税款金额超过50万元的疑点进行“红色预警”,由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开展风控核查,税政部门做好政策配合,确保风险应对时效和处理力度;对具有明显指向、少缴税款金额可能超过10万元的疑点进行“黄色预警”,由税政部门指导分局业务骨干限时办理;对指向不够确切、可能存在风险的疑点实行“蓝色预警”,由主管税源管理部门开展日常核实,并对企业做好政策辅导,防范后续可能发生的漏征漏管风险。
2024年8月,该局通过房产税与企业所得税关联分析指标扫描到一个风险点:某公司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报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附表显示房屋建筑物原值为17.25亿元,但未申报房产税。经主管税务部门核实,该公司所建工业厂房于2022年9月实际投入使用,包含地价在内的房产原值19.17亿元,确属应申报未申报房产税。
“锁定风险目标后,我们迅速组建专项辅导小组,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辅导,详细解读房产税计税依据、纳税申报时间节点和法律责任,并说明少缴房产税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税政二股股长于志文说,通过税务干部多次讲政策、列证据、做辅导,该公司最终申报补缴了实际投用以来的房产税及滞纳金。
今年1月—7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已统筹下发5批次725条疑点数据开展核查,新增补充采集房产税源132户,增加房产原值58.9亿元;补充采集土地税源105户,增加应税土地面积151.0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