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充电站涉税管理不留盲区

2025年08月12日 版次:04        作者:冯勋功 梁恒恒 本报记者 裴石明

近期,多家车企陆续发布7月汽车销售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站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面对充电站行业运营模式分散、收入构成复杂、一些从业人员税务合规意识有待增强等情况,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充电站行业专项管理,共同促进充电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分析收入构成 厘清业务模式

近年来,临汾市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倡导绿色出行,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电动私家车等逐渐增多。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不少商家看到商机,纷纷投身充电站运营。据统计,截至7月底,临汾市共有充电站235座,其中近两年新增占比高达72%。与此同时,“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临汾市税务局联合各县(市、区)税务局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充电站企业收入构成,从业务模式入手,研究监督方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充电站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电费,这部分按国家规定的电价政策收取,每月向供电部门缴纳,基本属于平进平出;二是充电服务费,这部分由运营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调节,一般为每度0.2元—0.3元,是主要盈利来源。”临汾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科科长杨水介绍,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充电站因线路质量、设备发热、拔插频繁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电量损耗,这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

基于调研结果,临汾市税务局推导建立了计算充电站销售收入的公式:充电站销售收入=电费+电量×服务费-损耗。以该收入计算公式为抓手,税务部门全面核查本市充电站情况。

数据互通共享 消除监管盲区

现实中,部分充电站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或税务登记名称与供电部门登记名称不一致,容易形成税收监管盲区。

对此,临汾市税务局与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搭建起数据共享机制,将充电站登记信息与金税三期系统中已办税户进行实时匹配和按户归集,查找已经营却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商户,进而组织税务干部上门提醒辅导,从源头上阻断“经营却不申报”风险。同时,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与该局签订《涉税数据交换合作机制》,每月向税务部门提供包含用电户名、户号、用电量、峰平谷电价、电费等数据2600余条,为持续监管充电站行业奠定数据基础。

“我们获取了全市充电站2020年以来的用电量、电费等数据,自动测算各充电站的销售收入,并与其申报收入、缴纳税款进行智能比对,精准监测未开票收入和未申报收入。”临汾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科干部张杨举例说,“某公司2024年购买电力314.6万千瓦时,经测算,其加收服务费后应申报销售收入226.5万元,但实际仅申报37万元,我们将其作为疑点企业进行深入核查。”

线上线下联动 强化核查成效

除了线上的数据比对,临汾市税务局还组建了18支专项核查组,对全市充电站企业开展起底式排查,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监管。通过排查,税务部门发现12家充电站未办理税务登记,43户企业未及时申报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6户企业未代扣代缴出租方租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工作人员逐一辅导其完成税务登记、如实申报并补缴税款。

核查组在核查中发现,一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为交通运输业,适用9%增值税税率;兼营充电站业务,适用13%增值税税率。通过分析企业开具的发票,税务部门发现,其将充电服务费单独核算并按6%的税率申报缴税,存在税款流失风险。最终,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该企业补缴了增值税及滞纳金共计72万元。

今年以来,通过专项核查,全市针对充电站累计查补税款2105万元。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临汾市税务局还注重强化服务与引导。该局联合供电、工信、行政审批等部门,对充电站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培训和个性化辅导,明确企业开业或开设电力账户后,须及时进行税务登记。同时,制定《充电站合规经营指引》等,细化明确了涉及的税费种范围、适用税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发票开具义务等事项,为纳税人开展业务提供全方位清晰指引。

目前,辖区内所有从事充电站业务的纳税人都进行了建档立册,全部纳入税收管理范围。

临汾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幕天表示,今后将持续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深化部门协作,助力充电站行业健康发展,为其他新兴行业的税收监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