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税务局:

分级分类管理咖啡业经营主体

2025年08月12日 版次:04        作者:字艳玲 周永佳 本报记者 和晓兰 郭涛

暑期里,云南省普洱市“咖旅”热度不断升温,咖啡庄园、咖啡主题街区、咖啡主题邮局等咖啡消费体验新场景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普洱市共种植咖啡67.9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共有27万名咖农和咖啡从业者,综合产值达85.08亿元。自今年4月开始,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建立咖啡产业税收监管体系,分级分类管理咖啡业经营主体。

普洱市税务局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第三方数据比对等方式,对辖区内登记类型为咖啡企业的纳税人展开网格化摸排,详细掌握种植规模、经营范围、生产模式、销售网络布局等信息。经核实,全市实际经营咖啡业务的纳税人共2380户,其中主营咖啡的2188户,兼营咖啡的192户。该局将主营咖啡的经营主体分为三类:重点税源纳税人及大型企业108户,中小微企业468户,个体工商户1612户,开展分级分类管理。

普洱市税务局根据调查了解情况,制定了《普洱市咖啡产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手册》,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收管理重点一一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及大型企业主要包括大型加工烘焙厂、连锁咖啡品牌供应链企业、大型咖旅庄园等经营主体,其重资产投入多、产业链相对完整、收入多元,税务管理较为复杂,需要重点关注其进项抵扣合规性、多元化收入是否拆分核算等问题。该局围绕业务、财务、税务等多个维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醒,从源头加强税源信息分析研判,着力降低涉税风险。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要包括小型咖啡种植场、小型生豆贸易商、咖啡馆等经营主体,其设备投入有限、收入结构单一、采购分散且量小,易产生税费优惠政策把握不到位、多列生产成本等税费风险。该局针对中小微企业,建立动态“信用+风险”监管机制,对低风险纳税人做到无风险不打扰,对高风险纳税人适当加大检查力度,做好跟踪管理及风险应对。针对个体工商户,强化税源排查及动态调整,对照市场监管部门每月共享数据,引导涉税经营主体做好税务信息确认,解决未办税户可能存在的管理与服务缺位问题。

“我们还尝试开展特色重点产业登记户归类管理工作,将全面清查的结果固化在金税三期系统中,实时更新特色重点行业纳税人名录,对纳税人进行动态管理。”普洱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丁勇向记者介绍,目前,普洱市税务局已在金税三期系统内按“普洱市特色重点产业—咖啡”归类305户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