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收政策和管理中心发布《工资税收2025》报告,系统呈现了38个成员国在工资收入相关税收制度与福利政策方面的最新动态。
报告围绕个人所得税、雇主与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及其他工资相关税费的构成,以跨国可比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列出了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及“税收楔子”等核心指标,综合分析税收与福利政策对家庭收入及劳动力成本的实际影响,并据此评估了不同类型家庭所面临的税收负担与福利状况,为各国政府评估税收政策效果、提高税制公平性与效率提供了实证基础与可比依据。
OECD国家劳动者税后收入普遍改善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经济延续疫情后复苏态势,OECD成员国劳动者的税后实际收入实现回升,标志着家庭购买力的恢复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增强。从总体趋势看,税前工资普遍上涨与劳动税负相对稳定是推动税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与2022年和2023年期间高通胀冲击与财政紧缩导致的实际收入下降形成对比,2024年的改善趋势尤为明显。在OECD38个成员国中,有34国实际工资实现增长,扭转了前两年通胀侵蚀劳动收入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多数国家劳动力市场正在逐步恢复。
报告收录了各成员国的详细数据,包括8类标准家庭的工资水平与对应税负水平。2023年—2024年,8种家庭类型中有6种税后实际收入基本维持不变(变化小于0.05个百分点),有28个国家的单身且收入达到全国平均工资的劳动者实现税后实际收入增长,较2023年和2022年分别有21国与5国有显著改善。
“税收楔子”是员工和雇主缴纳的总税费(个人所得税+社保费)占员工获得的现金福利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劳动力的净税负水平。报告显示,多数OECD成员国平均“税收楔子”较2023年略有上升。以收入为平均工资水平的单身劳动者为例,其平均“税收楔子”上升了0.05个百分点,达到34.9%,连续第3年税负呈现上升趋势。
2023年—2024年,在38个OECD成员国中有20国单身劳动者“税收楔子”上升,15国下降,3国保持不变。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增幅尤为显著,分别上涨1.61个和1.44个百分点。意大利的上升主要因平均工资突破适用较低社会保障费率的门槛,斯洛文尼亚则因实行统一费率的强制性医疗保险缴费制度。同时,芬兰(下降1.57个百分点)、英国(下降1.74个百分点)和葡萄牙(下降1.75个百分点)的“税收楔子”下降较为明显,芬兰和英国的减负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障费率的降低,葡萄牙则因个人所得税前六档税率级距的降低而减轻了税负。
多国有子女单亲家庭的“税收楔子”呈下降趋势。报告指出,有子女的单亲家庭是劳动税收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是OECD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平均“税收楔子”下降且低于疫情前水平的家庭类型。特别是收入为平均工资水平67%并有两个孩子的单亲家庭,该类家庭的“税收楔子”在2024年相比2023年下降0.38个百分点,降至15.8%。共有24个国家该类家庭的税负得以减轻,其中波兰(下降7.2个百分点)和葡萄牙(下降4.1个百分点)的降幅最为显著,主要归因于家庭现金补贴政策力度的增强。
整体来看,2024年OECD成员国的工资与税后收入同步增长,表明就业市场韧性增强,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在支持家庭收入方面效果逐步显现,亦为各国政府在后疫情时代制定和推出优化税制结构、提升经济包容性的政策提供了支撑。
税收抵免更有助于提高个税制度的累进性
个人所得税是OECD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2022年,OECD成员国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收入的平均比例为23.6%,其结构设计对于社会公平与收入再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特别设立个人所得税专题,系统分析税收减免(税收抵免与免税额)如何与税率相互作用,及其对不同家庭税收负担与税收制度累进性的影响。
报告提到,家庭间个人所得税负的差异不仅取决于其适用的边际税率,也与税收减免政策的覆盖范围密切相关。税收抵免和免税额度是决定不同家庭类型税负的关键要素,它们构成了家庭最终税后净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税收抵免是OECD成员国用以减轻特定家庭类型(尤其是有子女家庭)应纳税额的一种方式,并且相较于免税额,税收抵免往往更能提升个税制度的累进性。
OECD成员国免税额政策通过普惠制扩大免税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低收入家庭面临的边际税负压力,但对高收入群体的减免税效应更明显。而税收抵免政策特别适用于对特定家庭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比如已婚家庭或有孩子的家庭比单身劳动者更有可能获得抵免,强化了税制的再分配功能,在维持乃至提升税制公平性方面作用更明显。
报告选取三类家庭作为模型测算样本:第一类为收入处于平均水平的单身劳动者,第二类为收入为平均工资67%的有两个孩子的单亲家庭,第三类为主要收入者挣得平均工资水平、育有两子女的单职工夫妇家庭。结果显示,2024年,OECD国家中,税收抵免使平均工资水平的单身劳动者税负平均减少1.9%,单职工夫妇家庭税负平均减少4.7%,单亲家庭税负平均减少7.3%。抵免机制对低收入、有子女家庭支持力度更大,进一步体现其在提升税制公平性方面的功能。
在免税额度方面,2024年,收入为平均工资水平的单身劳动者可享受相当于其应税收入15.9%的免税额度,育有两名子女的单职工夫妇家庭的免税额度占应税收入的21.7%,而单亲家庭免税额度占收入比则高达27.7%。免税政策通过普惠制扩大免税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税负压力。
比较数据显示,2024年在OECD成员国中,免税额度占平均收入水平单身劳动者的税后净收入的比例为5.4%,税收抵免额占其税后净收入的比例为2.6%;有子女单亲家庭二者比例分别为5.7%和7.4%;而有子女单职工夫妇家庭则分别为5.2%和5.4%。因此,税收抵免更适用于对特定家庭群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以达到强化税制再分配的目的,特别是在新西兰(无现金类家庭补贴)、斯洛伐克(税率级次简单)和比利时(无子女家庭税负相对较重)等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税制改革应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
报告认为,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人口结构持续变动,OECD成员国需持续关注不同家庭类型的税负演变与福利覆盖状况,加强政策精细化设计,提升税制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确保税收制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实现更优平衡。
总体来看,2024年OECD成员国的名义工资普遍上涨推动实际税后收入改善,反映出经济复苏态势和就业市场韧性。同时,不同国家和家庭“税收楔子”的变动与税收减免政策改革,折射出各国持续推进家庭友好型税收政策的努力。尤其是针对低收入、有子女的家庭群体,多数国家通过扩大免税额与强化抵免机制减轻其税负,显著提升其可支配收入与生活质量。
税收抵免作为具有高度结构性累进优势的政策工具,正成为各国税改的重要发力点。未来,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减免税政策的创新,或将继续在减轻家庭负担、强化育儿导向、提升劳动力市场活力与促进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税务报社何振华税收宣传工作室供稿。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郴州市税务局、永兴县税务局、桂阳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