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连接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纽带。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沙河口区税务局推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集中管理。自5月起,该局经批准将辖区325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统一划归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实行集中管理与服务,探索税源管理精细化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监管规范化双提升之道。
破解分散管理弊端
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施行《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涉税服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与服务”。
以往针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管理,主要分为“管户”与“管事”两条线。比如,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之前归属各税务所管理,但遇到类似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制度和代理业务办理等相关问题,涉税专业服务人员还要到第一税务所咨询办理,造成人员“两头跑”、涉税信息“双向报”,增加了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负担。而且,分散管理也容易在时效性和精准性方面出现问题。
在大连市税务局指导下,5月沙河口区税务局在全市税务系统率先探索,将全区325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7个科所的属地化管理调整至第一税务所集中管理,利用管理与服务集中、统一的优势,精准提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管理质效。
“管好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守住涉税风险传导的一个重要节点。”大连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张晶表示,以往分散管理时,信息沟通链条长、效率低,税务干部难以及时掌握潜在风险,也影响了机构的精准服务和有效规范,集中管理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探索。
重塑管服一体流程
要实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集中管理与服务,第一税务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权责清单尚不明晰等情况。
“集中管理不是简单的‘搬家’,核心在于重塑管理服务流程。”沙河口区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之楠说,由于第一税务所原来不负责“管户”,所以需要调整系统、增加赋权。
为确保集中管理顺利运行,沙河口区税务局确定岗责分工,在大连市税务局相关处室的帮助下,重新梳理第一税务所的权责清单,依法增加了14项执法权责事项。比如,赋予第一税务所税收管理员“管户”权限,明确集中后的业务流程、管理要求和岗位职责边界,既避免职责“交叉”,又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硬件”设施完备后,沙河口区税务局又配备“精兵”,从“软件”上进一步推动。沙河口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吴晓告诉记者,该局为325户机构“量身配备”了2名熟悉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税务干部担任专职税收管理员,变“多头对接”为“专人管理”。与此同时,沙河口区税务局今年初建立的“蓝帆·涉税专业服务人员专享平台”服务团队,也会通过“线上咨询+线下实体窗口”的方式,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涵盖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信用辅导、诉求响应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税收征管效能提升
前不久,大连中诚税友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女士,在登录电子税务局时发现系统疑点提醒:“您所在机构税务师人员在股东或合伙人中占比未超过50%,不能办理相关事项。”这意味着该机构税务师事务所资质将受到影响,无法承接和办理部分业务。
“我们的人员应该是符合要求比例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李女士第一时间联系到专职税收管理员杨曦。杨曦与同事立即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是因为该机构一位税务师的15位身份证号未被系统识别,随后她便辅导李女士完成了更正。
过去,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人员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先反馈到所属税务所的税收管理员,再转至第一税务所分析应对。集中管理后,专职税收管理员可以同时进行税源管理和行业管理,不仅可以快速精准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也缩短了相关业务的办理时长。
数据显示,相较于集中管理前,沙河口区48%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积分有所提高,机构违规行为发生率降低15%,工作反馈、处理效率较此前提升45%以上。
大连市沙河口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辛先军表示,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实行集中管理,是该局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工作部署的主动实践,既有效规范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也加强了税务部门对精准税源的掌握,进一步提升了征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