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税务老师打卡城市文旅景点

2025年08月26日 版次:04        作者:王丹奇 金佳玲 本报记者 郑昕 王洋

在中国农民画村,用画笔画出“我眼中的税收”,寻找税收与生活的联系;在长三角最大的葡萄园,听全国劳动模范卢玉金讲解“一颗葡萄的税收故事”;在金山城市沙滩,了解税收政策如何支持环境保护……今年暑假期间,来自上海市金山区海棠小学、亭林小学、金山小学的40余名学生,跟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金山区税务局干部的脚步,一起打卡了金山多个文旅景点,通过实地体验了解税收在生活中的作用。

“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找到税收的影子。一边参观游玩,一边学习知识,这个暑假过得真有意思。”亭林小学学生许睿涵告诉记者。

“今年,我们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普法形式,将税法课堂搬出了教室,搬进了新兴文旅景点中,探索‘场景+互动’的教学模式。”金山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副所长陆威威介绍,“我们选择的活动地点既是金山区的文旅新‘名片’,又能承载不同的税收主题。比如无人机基地体现‘创新激励’,葡萄园展现‘乡村振兴’,每个场景都能让孩子们看见税收的实际作用。”

陆威威是金山区税务局普法团队的一名讲师,自2020年起,开始担任金山区多个小学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谈及为何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愿意选择做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陆威威说:“我既是一名税务干部,也是两个小学生的妈妈。我深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接触和了解社会,而税收是一个很好的切口。如果我能发挥好双重身份的作用,让更多的小学生通过税收认知世界,不是两全其美嘛。”陆威威表示,自己在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的过程中,也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具象化、情感化的,他们更愿意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非抽象的道理。如何用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理解税收的意义?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陆威威认为,“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有限,传统的说教式普法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年龄特点,探索开展更多趣味活动。”

面对青少年税收普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形式化问题,陆威威带领金山区税务局税收普法团队的成员,总结多年来开展税收普法活动的经验,寻找更好的方式。“首先,内容要具象化,要将税收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眼中‘看得见’、手上‘摸得着’的实体案例。其次,形式要多样化,让孩子们不只坐在教室里听课,更要去广阔天地中自由探索。最后,资源要本土化,上海有很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税法课堂要和这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独具特色的普法活动。”陆威威告诉记者。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今年暑期,金山区税务局开展了“打卡城市景点”系列税收普法活动,带领孩子在沙滩、果园、特色园区开展税收实践,体会税收与生活的联结。

随着备受期待的全国首座乐高主题乐园的正式开园,金山区税务局青少年税收普法教育的场景又多了一个选择。“乐高乐园是孩子们的玩乐胜地,也是我们接下来举办税法课堂的绝佳地点。”陆威威说,他们将更充分地利用金山区特色资源,让税收普法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逐步认识税收、了解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