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监管,精准识别虚开发票风险

2025年08月26日 版次:05        作者:王文清

■专家视点

当前,不法分子借助“智能开业+智能赋额”经营主体准入与发票申请流程的简化办理之机,采取远程跨省注册手段,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现象时有发生。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聚焦这一监管难点,构建事前源头把控、事中动态监管、事后联合惩戒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为跨区域税收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冒名注册等源头风险,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建“安检门”,对“同一自然人关联多户企业”“‘四员’交叉任职”“虚拟号码注册”等异常行为严格布控,守住“入口关”。同时,以产业画像为切口,实行差异化赋额优化制度,结合地方产业特点适度缩小纳税人额度级差,既能覆盖正常经营,又压缩高额度滥用空间,对临时额度可灵活审批,以“柔性监管”取代“一刀切”,既激发市场活力,又有效防控税收风险。

事中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搭建跨省企业风险监控模型,锁定“‘四员’异地交叉”“短期顶额开票”“虚假地址”等风险点,实时扫描新办纳税人信息实现“智能预警”,基层税务部门则结合预警等级开展案头分析、实地查验,实现“系统扫线索、人工核实情”,既解放基层“海量筛查”压力,又避免“机械预警”影响合规企业,实现风险“日常发现、日常消除”。此外,内蒙古税务系统还组织开展新办纳税人案头分析和基本信息核查专项培训,通过提升税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为其在日常监管中精准识别相关风险打下基础。

对于已经查实的虚假注册和虚开行为,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构建“负面清单+强化惩戒”的防线,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将虚假经营主体纳入“负面清单”阻断数电票种核定和数电发票开具功能,并将失信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打破不法分子“换马甲作案”的侥幸,形成有力震慑,遏制跨区域虚开发票的势头。

从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的做法,既是在便企服务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制度创新,也是通过优化前置风险拦截关口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压缩不法行为发生的空间,为税收征管筑牢源头防线。

今后可进一步探索深化跨区域税务数据共享,推动风险线索互通,实现“一地预警、全国联动”。同时,引入物流、资金流风险模型,让虚开发票链条“全景可视、无处可逃”。只有以数据为基、协同为要、闭环为纲,才能平衡“便利化”与风险防范,筑牢税收安全防线,有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打造效能税务。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