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监管,强化未办税户管理

2025年08月27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何爽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四平市税务局了解到,3月以来,该局对全市18.2万户未办税户开展了排查,确认在营未办税户3.1万户,目前已经纳入系统管理2.8万户,并陆续对剩余3000户进行信息补录。截至8月中旬,该局户籍数量同比增长34%;新纳入管理的未办税户申报收入8.1亿元,缴纳税款652万元。

据了解,2015年10月全国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经营主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带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即视同办理税务登记。这种做法满足了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方便了纳税人办税。实践中,纳税人发生首次涉税业务后,需要到税务部门办理信息确认和补录工作。由于部分纳税人对政策存在误解,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使发生涉税业务,也不到税务部门进行信息确认,导致产生未办税户。

针对这种情况,四平市税务局依托税务大数据,深化拓展外部门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指标监控+应用场景+分类应对”的未办税户三维监管机制,即运用部门共享数据设定在营状态指标分值,根据行业应用场景分值评价未办税户的活跃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类应对、个性化辅导,全方位强化未办税户管理。

数据共享:建立在营迹象监控指标

四平市税务局依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未办税户登记信息,以及公安、消防、电力等部门的税费共治共享数据,建立了3大类17项在营迹象监控核查指标,并按照指标重要性分别赋予3分、2分、1分的分值。在此基础上,该局常态化监控经营主体的开票受票信息、业务异动、水电费用、用工情况、投诉举报、营业执照年检等情况,发现未办税户指标分值超过6分即初步认定其为在营状态,随即开展实地核查,判断其实际经营状态,一旦确认立刻将其纳入日常管理。

“我们在发票指标监控过程中,发现四平市铁西区某塑料加工厂近3年累计接受发票79份,受票金额147万元,指标分值达到9分,已达到在营分值标准,便立即展开核查,证实该加工厂确实为在营状态。随后,我们辅导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了税务登记信息确认,对近3年100余万元的收入足额进行了纳税申报。”四平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陈兵说。

截至8月中旬,该局以指标分值监控体系为工作抓手,累计筛查出2.8万户存在在营迹象的未办税户,实地核查确认后,督促引导2.5万户完成税务登记信息确认,补征税款432万元。

细化场景:动态评价未办税户风险值

四平市税务局针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特点,对17项监控指标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程度进行赋值,细化完善监控指标后,创建了一系列个性化应用场景。该局每隔1个月就综合测算未办税户应用场景指标分值,动态评价未办税户的活跃度和风险值,进一步提升监控指标的有效性。经综合测算,得分超过6分且发票指标大于2分,或者命中70%以上指标的未办税户,属于活跃度较高的情况,该局直接认定其为在营状态,督促引导其办理税务登记信息确认。

前不久,该局税务干部根据批发零售业应用场景中的取得经营许可类电子证照、开票受票信息异常、营业区域活跃度3项监控指标,测算出四平市铁西区某服装店指标分值达到6分且发票指标达到2分,认定其存在经营行为,属于在营未办税户。税务干部为纳税人讲解了税务登记信息确认的相关政策规定,并告知不及时办理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了解相关政策后,纳税人在税务干部的辅导下,快速完成了税务登记信息确认,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分类应对:有的放矢开展个性化辅导

“办理营业执照后,我一直在外地跑运输,收到税务部门的《致未办税户的一封信》后,才知道需要办理税务登记信息补录。”四平市梨树县某货物运输户负责人说。税务干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辅导他完成信息补录,并详细为他讲解了运输业相关税费政策。该负责人按照要求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缴纳了3.3万元税款,“业务办好了,该缴纳的税款缴上了,心里也踏实了。”

据了解,四平市税务局还向广大经营主体发放《致未办税户的一封信》,告知相关政策规定,提醒未办税户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同时,该局对不同状态的未办税户分类开展核查应对,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对新产生的增量未办税户,税务干部辅导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信息补录,对于未办理信息确认登记的,以公告方式送达文书,限期要求其办理;对逾期仍未办理的,税务干部依职权将其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后,按照“首违不罚”原则不予处罚,但通过下发税务事项告知书的方式,逐一通知纳税人后续税务事项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醒纳税人合规申报、诚信经营。对存量未办税户,税务干部归集整合其生产经营信息,明确经营状态,对在营户逐个通知提醒,引导其补录信息后纳入日常管理。

同时,该局督促非在营户申报补缴前期生产经营期间产生的税款,并联合市监部门为其办理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