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参保人,您2025年8月的社保费尚未缴纳,请及时存足费款等待扣缴,跨月请自行申报缴费,如已处理请忽略。”前不久,厦门市的外卖骑士宋先生收到这条基于大数据精准推送的短信。他立即在税务干部的电话辅导下,打开手机上的电子税务局App,几分钟就完成了当月社保费的缴纳。“多亏了税务部门及时提醒,不然可能就断缴了,医保待遇可就受影响了!”宋先生感慨道。
宋先生能及时收到提醒,得益于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在特殊缴费群体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社保·汇智帮”动态监测体系。
数据筑基
找准权益保障“发力点”
特殊缴费群体包括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特困供养人员、新就业群体、退役士兵等。
今年以来,厦门市税务局以特殊缴费群体参保缴费服务为切入口,综合运用税务、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建立“社保·汇智帮”动态监测机制,描绘特殊缴费群体社会保障“画像”,精准推送政策提醒、智能匹配服务措施,及时提供全过程、场景化的个性化服务,高效落实特殊缴费群体社会保障政策,切实发挥社会保险“稳定器”作用。
过去,特殊缴费群体的基础信息分布在人社、残联、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不同部门,难以关联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数据网络。如何将这些“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保障图景?厦门市税务局整合人社、残联等部门认定的特殊群体的基础信息,结合税务内部系统归集参保状态、缴费记录、税费优惠政策等数据,建立起特殊缴费群体数据库。
在特殊缴费群体数据库的基础上,厦门市税务局搭建“社保·汇智帮”动态监测体系,分群体生成特殊缴费群体参保缴费“信息云图”,按区域、群体、参保缴费状态等类别进行动态统计监管。
同时,聚焦到个人,从身份认定、参保登记、缴费入库到待遇享受,实现实时单个动态跟踪监测,全流程、全链条一目了然。厦门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一旦捕捉到缴费异常,便会自动触发“警报”,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直达当事人,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精准施策
实现税务服务“零距离”
特殊缴费群体是重点帮扶对象。现实中,部分人员不清楚自身的参保缴费情况,容易因此产生社保投诉举报案件。针对这一问题,厦门市税务局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响应”,通过数据化管理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
“没想到这么方便,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我核对了银行卡信息,几天后重复缴纳的社保费就退回到卡上了。”低保人员高女士称赞道。去年底,高女士被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规定,低保人员可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补贴,但在去年的集中缴费期高女士已全额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根据正常退费流程,高女士需要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向税务部门提交退费申请。这次办理中,税务部门在接收到高女士的低保认定信息,比对缴费情况后,主动发起退费流程,高女士足不出户就顺利收到退费。
“我们运用税务大数据为特殊缴费群体精准‘画像’,分类实施服务措施和差异化监管,提升不同群体服务精细化水平和涉税费管理规范化。同时,健全‘政策—标签—规则’联动机制,为其提供个性化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服务,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政策快速适配需求。”厦门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根据医疗救助对象标准,借助特殊缴费群体的认定信息库和缴费情况比对,厦门市累计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度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居民、孤儿等6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免缴费对象主动办理退费600余人次,保障了特殊缴费群体的权益。
部门联动
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特殊缴费群体的社保政策往往涉及残联、民政、卫健、退役军人事务等多个部门。以往,特殊缴费群体遇到缴费问题,常常需要在不同部门间来回奔波。如今,厦门市税务局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努力打破信息壁垒。
“请问我们社区低保户林先生看病,为什么没按低保身份报销?”在同安区西柯镇官浔社区的一个社保服务微信群里,社区网格员提出疑问。这个由税务、医保、村(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共同组建的专项服务群,是帮助特殊缴费群体解决税费问题的快速通道。
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联系民政部门核实林先生的低保身份,确认无误后将相关信息迅速传递至税务部门更新参保身份,并辅导林先生办理了医疗费用的补充报销。
据了解,厦门市税务局联合人社、医保、教育等部门以及各村(居)委会,针对不同特殊缴费群体,分别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城乡医保、在校生医保等微信群,联合开展社保政策宣传辅导,并在群里答疑解惑,平均每日解答特殊缴费群体社保参保缴费政策及操作问题30多个。
下一步,厦门市税务局将通过加强数据归集、识别管理、监测预警、需求反馈等工作,为特殊缴费群体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社会保障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