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朋友圈被各地美景刷屏。有人在黄山看云海,有人在大理住民宿,还有人扛着行李箱冲向了免税店……热闹过后,你有没有想过:买一张景区门票、住一晚民宿、在免税店购物,这些消费里都有哪些税收?希望这篇文章让你下次旅游多一份“明明白白消费”的底气。
走走停停,会遇到许多税收元素
进入旅游景区,通常需要购买门票。景区门票中所含的主要是增值税。景区门票属于“文化体育服务”,像那些大景区,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一些小景区如果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3%的征收率,当前根据优惠政策可减按1%征收增值税。此外,纳税人在游览场所经营索道、摆渡车、电瓶车、游船等取得的收入,也按照“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大家可能发现,很多公益景区门票免费,或价格亲民,这背后其实有税收政策的支持。根据政策规定,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在自己的场所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取得的第一道门票收入,以及寺院、宫观、清真寺和教堂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均免征增值税。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土地,还可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景区周边,一栋栋民宿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游客带来不同的住宿体验。支持“小而美”的民宿发展,税收也在“添砖加瓦”。如果是个体工商户经营的民宿,可以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月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下(含本数),免征增值税。此外,可以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有的民宿可能会为客人提供水果采摘等活动,如果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等农业活动,该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土地还可以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免征优惠。
这一系列支持文旅行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促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
除了支持政策,税收还在悄悄地为旅游“添便利”。随着现在数电发票的推广,消费者扫码就能开票,比以前方便多了。不管住宿还是买纪念品,万一遇到消费纠纷,发票还是消费者重要的维权凭证。
逛逛买买,有“免税”“退税”优惠
旅游中的逛逛买买,常会遇到“免税”“退税”的优惠。
我国免税店主要包括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等,免税商品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进口商品;二是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后再进入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商品。享受这一系列政策后,免税店的商品自然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
如果到海南旅游,可以享受“离岛免税购物”。今年是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5周年。离岛免税是指对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岛(不包括离境)的旅客,实行限值、限量、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所免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需要注意的是,享受免税有额度限制,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每年每人限10万元。
再说说离境退税。这是指境外旅客在离境口岸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退税物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为了进一步提升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便利水平,优化消费体验,今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在已实施离境退税政策的地区,境外旅客在“即买即退”商店购买退税物品后,签订协议书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即可在该商店现场申领与退税款等额的人民币。与传统流程相比,“即买即退”将退税环节提前,让旅客在购物时就能拿到退税款,感受更直观,也方便其进行再消费。
我国游客在境外贴有“Duty Free”标识的商店购物也能退税。很多国家规定,外国游客购物满一定金额,可以在离境时(如机场)申请退还当地的增值税或消费税,退税率通常在5%—20%之间,相当于打了折。一些国家的退税流程可能比较复杂,应注意留好购物凭证,准确填写退税单,并提前办理海关盖章等手续,以便顺利退税。
旅游中的税收,不像门票、房费那么显眼,却实实在在地优化我们的体验。旅游时,不妨多留意一下景区门票、民宿老板递来的发票以及免税店的价格标签——这些都是税收在和我们“打招呼”。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