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银互动”:信息共享治理的制度创新

2025年08月27日 版次:06        作者:石欣 张克中 欧阳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税务总局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通过“税银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为3621万户次诚信纳税人发放信用贷款11.3万亿元。

笔者认为,以纳税信用和金融信用联动为基础的“税银互动”机制,是一种新的信息共享治理模式。这一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在推进经济领域治理现代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其中蕴含的法治框架逻辑、数据治理方式和普惠价值导向值得关注。

搭建法治框架,实现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的二元平衡。“税银互动”通过在税收征管与金融服务之间建立信息共享与信用转换机制,强化了政府的监管效能,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治理权力与主体权利的动态平衡。

“税银互动”在税收征管法、商业银行法、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等法律框架里,构建起中央立法授权、地方细则落地与技术安全防护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体现了“良法善治”理论中制度供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税银互动”的数据应用实践,形成了新的治理模式。税务部门依靠纳税缴费信用管理体系,把税收数据变成金融授信的重要依据,实现了数据价值从“财政汲取”到“经济赋能”的转变,赋予税收数据要素公共服务的属性。

“税银互动”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为切入点,将制度层面的公平属性转化为经营主体的发展动能,推动税收法治所承载的公平价值向发展权保障领域延伸。

传统信贷服务对小微企业覆盖率不足。“税银互动”通过将纳税缴费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的模式创新,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这一实践突破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抵押物依赖”惯性,构建起基于“声誉机制”的新型信用评价体系,为普惠金融理论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数据增信”解决方案。

进一步完善“税银互动”,建议从多个方面协同推进:第一,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信用等级较低但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受惠,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及性。第二,推动产品与流程创新,开发面向研发投入和产业升级的专项贷款,并借助线上平台进一步简化审批,降低融资门槛。第三,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与制度支撑,通过数据脱敏、加密等手段,健全责任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边界,为“税银互动”的长远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在制度构建方面,“税银互动”跨领域数据融合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低成本治理工具”。在技术应用领域,我国在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等前沿领域的解决方案,保障了数据共享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我国应通过“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持续分享自身的治理经验,推动数据治理、信用体系建设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