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与江西省工商联联合发布《民营企业涉税领域合规指引1.0版》,以“全周期伴随、正负面清单引导、自检工具赋能”为核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本“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合规实操指南,帮助企业在合规经营中行稳致远。
全周期覆盖,服务贯穿企业“从创办到退出”
据介绍,《指引》涵盖新办开业、发票管理、税费申报、优惠政策享受、纳税信用管理直至税务注销等15类关键环节,贯穿企业“从创办到退出”的完整生命周期,以分阶段、场景化的方式呈现,让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按图索骥”,减少涉税操作失误。
“公司刚完成注册,税务干部就送来了这份‘开业礼包’。”江西宇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勇表示,翻看《指引》之后发现,从企业创立、日常经营,一直到未来可能涉及的注销清算,常见涉税风险点和操作关键点都列得明明白白。
在新办阶段,江西省税务部门将《指引》关键内容嵌入“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针对不同行业提供精准政策解读,助力企业“起步就规范”;而在退出环节则在《指引》基础上优化升级“清税注销套餐服务”,自动核查企业存续期间的涉税问题,并同步生成《注销清单》,清晰列明待结税款、发票缴销、申报补正等事项。
“清单非常清晰,每一项待办事项都有对应指引和解决渠道,我们按提示准备材料,顺利地完成了全部流程。”江西恒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因经营调整申请注销时,财务人员黄桂玲切实体验到这份便捷。
正负面清单,厘清“应为”与“禁为”边界
如何把散布于众多文件中的政策条款,转化为企业易懂、易操作的行动指南?《指引》在表达方式上作出创新,采取“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典型案例+风险提示”解析框架,帮助企业更清晰地把握涉税业务中的“应为”与“禁为”,为企业画出安全行驶的“双实线”。
江西锋源热能有限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这家从事工业蒸汽技术研发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拥有11项专利,却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遇到了难题。公司财务负责人刘四海说:“研发费用归集口径多、标准细,高新产品收入分摊也不易把握,一旦归集不当,不仅认定通不过,还影响税收优惠享受,甚至可能触碰违规红线。”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关键时刻,税务部门送来的《指引》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刘四海说,“正面清单”明确展示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正确方法和标准,“负面清单”则清晰划定了违规红线,有效杜绝了虚假归集和错误申报。
“通过对照《指引》中的具体条款和典型案例,我们完善了研发辅助账和项目资料管理体系,确保了数据真实、流程规范。”刘四海介绍,目前企业已顺利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成功申请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检工具,前置防范申报风险隐患
纳税申报质量是体现企业合规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容易发生差错、引发风险的关键环节。江西省税务部门在《指引》中集成推出“申报质量自我评价”工具,围绕申报表逻辑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等维度查找纳税人填报错误问题,分税种梳理常见错误指标和逻辑校验关系,推动企业开展自主风险排查,实现由“事后纠错”向“事前防御”的转变。
“纳税申报表表间关系复杂,仅靠自己检查,有些隐藏错误很难被发现,等到税务系统提示问题,甚至产生滞纳金时,那就被动了。”宁都县长丰农牧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邱香平说。
针对此类问题,宁都县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走进企业,面对面辅导财务人员按照《指引》的提示,逐项核对数据、验证政策适用准确性,并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答疑、指导调整。
“税务干部上门辅导的时候,就用这个自检工具帮我们在企业所得税申报中找出两处遗漏,我们马上做了更正,实实在在地把风险排除在了申报之前。”邱香平说。
据了解,该自检工具的设计,来源于税务大数据分析和日常管理中高频发生的风险场景,如发票作红冲后进项税未及时转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享受不准确等,真正将税务监管经验转化成了企业好用、愿用、能自主使用的风控工具。据统计,2025年7月与4月两个大征期相比,全省民营企业准确申报率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