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企业守护纳税信用“隐形资产”

2025年08月29日 版次:02        作者:董之玲 本报记者 陈显信 刘云昌

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陕西目前共有A级纳税人8万户,占纳入信用评价纳税人总数的6%,同比增长0.5%。

陕西省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纳税缴费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失信行为提醒,畅通纳税信用修复渠道,帮助企业守护好纳税信用这一宝贵的“隐形资产”。

岐丰化工:让纳税信用成为“加分项”

陕西岐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走过一段信用修复之路。

3年前,国家税务总局岐山县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通过实地核查企业纳税收入核算相关报表、账簿,对比账面开票收入、未开票收入与增值税申报表,发现岐丰化工存在少计未开票收入、少缴增值税的问题。经了解,原来是公司办理税款缴纳手续时,误操作享受了缓缴政策,导致只缴纳了一半税款,触发了“在规定期限内未补缴或足额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指标,信用等级即时评价直接判为D级。

在税务干部的提醒与辅导下,岐丰化工的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并发起信用修复申请,仅用了5个工作日,公司纳税信用等级便重回B级。

“这次‘紧急修复’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岐丰化工财务负责人介绍说,企业以此为契机,加大了财务人员的日常学习与培训,同时也启动了持久合规之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双人复核机制,对关键节点设置流程审批;全面自查整改,对相关涉税数据进行反复核查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2023年度和2024年度岐丰化工均被评为A级纳税人,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加分项”,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和岐丰化工一样,陕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纳税信用。2024年,陕西省企业信用指数居全国前五、西部第一,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指数排名全国第十一位。陕西省税务部门为6.21万户适用企业提供精准化的信用提示提醒服务,向36.67万户预评价有扣分项目的纳税人发送手机短信,提醒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办税人员及时关注并尽早处理、修复失信事项。

西凤集团:发挥链主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合规经营

近年来,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多次被评为A级纳税人,先后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第十届陕西质量奖”等称号,成功跻身百亿酒企阵营。

“作为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的链主企业,我们建立了供应商准入机制,在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的前提下,要求上下游企业务必充分履行纳税义务。同时依托ERP系统(一种企业管理软件)自动生成税务风险预警,快速识别并锁定最优质的供应商资源,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该企业负责人说。

在宝鸡市凤翔区,凤香型白酒产区已聚集近百户白酒产业及供应链企业。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宝鸡市凤翔区税务局建立“税务健康体检”机制,辅导链上企业学习“投入产出法”等计算方法,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错误抵扣,指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进销存台账,确保抵扣数据与实际生产耗用匹配,防范化解企业涉税风险。

“企业税费申报准确率大大提升,避免了因为申报错误导致产生滞纳金、罚款或税务稽查风险。”中物西凤(宝鸡)物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在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链上企业更加注重维护纳税信用,白酒行业逐步形成了诚信纳税、合规经营的集群效应。

树立特种养殖:A级纳税信用让危机变转机

“整夜盯着蝎箱找规律,指甲缝里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几年前,榆林市吴堡县树立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深陷生存危机:简陋养殖棚内因温湿度控制不当,蝎群存活率不足40%,急需的恒温设备改造因缺乏抵押物得不到贷款,公司负责人李树立只能带着3名技术人员手工记录分析上万组数据,摸索温度梯度养殖法。

吴堡县税务局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税银互动”快速响应机制,联合当地农商银行,建议企业依托A级纳税人信用资质申请纳税信用贷款。农商银行经过评估,立即启动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迅速为树立特种养殖公司发放信用贷款100万元。

“这笔资金不仅解了公司升级设备的燃眉之急,更让企业迈进了标准化生产的大门,走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李树立说,如今公司已建成恒温稳定蝎业基地,开发出家庭装蝎粉、药膳包等适销产品,并牵头成立了蝎子养殖合作社,建立“技术共享+保底收购”机制,将标准化养殖技术复制到12家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成为吴堡地方特色产业的又一新基地。

“我们将建立‘特色产业信用培育库’,针对蝎业、青梨、中药材等县域特色农业,提供‘全站式、一链式’税收解决方案,让纳税信用成为硬通货,助力更多土特产闯出大市场。”吴堡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东说。

为了让纳税信用“变现”,陕西省各级税务部门不断拓展纳税信用应用服务。在西安,税务部门推广应用“税企交流掌上通”平台,升级“税银互动”线上办理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网上“一站式”办理;在汉中,税务部门创新“税信+”应用建设,联合信用办等单位推出A级纳税人“税信游”增值服务……纳税信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