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税务:构建规范执法文书送达长效机制

2025年08月29日 版次:04        作者:李良福 彭雨龙 查莉莉 宁萱

税务执法文书的规范送达,是保障纳税人知情权、确保执法程序合法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不少“状况”。国家税务总局分宜县税务局钤东税务分局局长易卫华告诉记者,送达执法文书的过程中,如果碰上纳税人地址变更未登记、电话不通或刻意回避等情况,程序上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争议甚至影响执法效力。为切实解决税务执法文书送达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有效防范因送达不规范引发的执法风险,新余市税务局探索构建了长效工作机制,让每一份文书依法、规范、有效地送达。

针对一线税务干部对送达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操作细节把握不准的问题,新余市税务局定期组织专项培训,系统梳理《税务处理决定书》《催告书》等文书清单,深入解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文书电子送达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税务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要求,围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结合正反案例,详解操作要点、风险及证据固定方法。

“这类培训非常解渴。”参训的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科负责人何云飞表示,此类专项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税务干部的证据意识,让税务干部明晰了送达时间、地点、接收人情况、见证人信息等,务必清晰、完整、准确记录在案,所有相关文书要按规定填写、签章并妥善归档,以便形成一条完整闭合、经得起推敲的证据链。

针对当事人刻意躲避拒收、电子送达状态无法有效确认、留置送达时难以找到适格见证人等棘手情况,新余税务部门建立了高效的协同解难机制。该机制由市局法制科牵头,征管、纳服、风控等部门及基层分局联动,通过基层座谈、梳理复议诉讼案例、分析督察评查问题,精准识别送达共性难点和个性问题,形成“问题收集—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流程。

当基层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复杂个案时,新余市税务局法制科会迅速借助公职律师力量,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指引,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清晰、权威的操作指引和法律意见,指导其规范操作并有效固定关键证据。“比如,对于失联的纳税人,我们会指导基层依法审慎启动公告送达程序,并严格规范公告的载体、内容和期限;对于需要送达的电子文书和资料,我们要求送达人必须签订《税务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新余市税务局法制科负责人邓小斌说。

在新余税务部门,从文书的起草生成、内容审核、送达方式选择,到具体执行送达操作,以及最终证据的固定、保存、归档,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操作标准都得到了明确界定,确保了整个流程责任清晰、过程记录、问题可溯。

“机制运行带来了切实变化。”新余市渝水区税务局下村税务分局局长杨敏表示,最近他在处理一起纳税人登记地址无效的《催告书》送达时,通过协同机制明确了依法采用公告送达的方案,并在法制部门指导下严格履行了公告程序,完整留存了公告发布的所有关键证据,整个过程规范、高效,处理流程也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