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铸造”看得见的竞争力

2025年09月02日 版次:04        作者:付丽 本报记者 程丽华 赵敬

在辽宁省庄河市,有一家以铸造技术闻名业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连金河铸造有限公司。公司成立23年来,连续9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不仅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为船舶铸件领域的“隐形冠军”,更将诚信经营融入企业“基因”。近日,记者走进金河铸造,探寻其如何以诚信经营和合规管理赢得市场与口碑。

“四流合一”,确保发票真实准确

走进金河铸造的生产车间,一批批即将发往日韩的船用铸件正在加紧赶制。今年以来,企业已实现出口收入2529万元。

“一块‘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的牌匾,为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增添了助力。”公司负责人马广华回忆与日本东芝三菱株式会社的第一次合作时说,“企业荣誉墙上‘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的称号引起了客户的注意,对方当场表示,与诚信企业合作让人放心。”最终双方达成合作,至今已带来超过1345万美元的订单。

金河铸造的诚信经营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公司财务办公室,墙上张贴的《税务合规操作手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规范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环节。”财务负责人刘文竹介绍,企业构建“监督+管理”双防线,要求财务部门必须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各项业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并建立起监督审核机制,内部审核部门定期检查财务数据,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企业在开具发票时需要生产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确认业务的真实性,坚决拒绝虚开、代开发票等各项违法行为;接受发票时,财务部门也会严格确认业务的真伪,确保合同、发票、物流‘三流’合一,支付资金时与上述‘三流’一致,从而做到‘四流’合一。”刘文竹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4年金河铸造累计拒收不合规发票23份,避免潜在风险超百万元。

精细管理,研发成本有据可查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在马广华看来,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更强的竞争力。

马广华介绍,今年以来,金河铸造共投入研发资金500万元,预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60万元。目前企业共获得33项国家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研发费用的归集上,金河铸造同样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制度,针对研发过程中的人工费用归集,每一笔都对应研发日志和研发人员考勤记录,确保研发成本有据可查。这种精细化管理的经验被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指南》,并在全市推广。

“公司一路的成长,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信用状态实时查询、风险即时提醒等一对一服务,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适用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马广华表示,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船舶主机配套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生产的灰铸铁及球墨铸铁件年产量达2万余吨,产品销售量位居辽宁省第一、全国前列。

据了解,庄河市税务局加强“一企一策”分级分类管理,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点对点推送。同时辅导企业进行研发费用精准归集,防范涉税风险,通过“定向推送—政策反馈—跟踪辅导”链条式定制服务,为经营主体做优做强提供有力的“税务后盾”,形成“政策红利—研发投入—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