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组查处了几起税务干部在风险应对中失职失责的案子,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处分。在与审查调查对象谈话时,对方解释“任务太重导致应对不充分”,甚至抱怨“很多人都这么做,为什么只处分我?”“早知要被追责,当初真不该接这个任务。”
实践中,正是因为一些基层干部还存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把“其他人都这样……”作为借口,才在自我麻痹中放松了廉洁自律的要求,失去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面对这类情况,我和组内同志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基层税务纪检人的“四把钥匙”,以此破解思想困惑、提升监督实效。
第一把钥匙:握紧“政治标尺”。在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某干部在风险应对时直接套用模板,甚至复制粘贴企业自查报告。对方辩称:“操作指引并没有明确禁止这样做。”我们没有停留在业务层面争论,而是从政治高度切入,向他讲清税务总局有关部署要求,指出其行为背后存在的政治偏差,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后来,该干部在反思材料中写道:“纪检工作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及时纠偏、推动向好。”“政治标尺”不仅是衡量问题的依据,更是思想的校准仪。税务工作事关国家政策落实和经济秩序维护,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执法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把钥匙:聚焦“突出疑点”。我们对业务疑点多、风险高的问题线索重点处置,深挖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甚至腐败问题。例如,某干部如短期内多次出现风险应对不力,或单笔应对涉及税款金额较大,我们会启动重点核查,并视情协调职能部门联合复核,确保查深查透、不留盲区。
第三把钥匙:强化“协同作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我们不断提升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推动线索来源从依靠信访举报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监督”转型。同时,我们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协同,在案件办结后通过制发纪检建议书、监督提示函等方式,推动相关单位补齐制度漏洞,避免重复“踩坑”。
第四把钥匙:提升“复合本领”。我们坚持每周组织学习党纪法规与税收政策,鼓励干部既要吃透纪法规定,也要熟悉税务业务,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近期,组里两位90后同事分别取得了税务师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信心更足了。
前几日,组里干部小李跑来告诉我:“组长,刚发现市局推送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风险任务中存在不少疑点!”我知道,接下来又会有一段集中攻坚的日子。但每一次的坚守,不仅是为了国家税收安全,也是在守护每一位干部的职业生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