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环节,也是税务部门实施税收管理的重要基础。2024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税收征管:OECD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可比信息(2024)》,介绍了58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税收征管最新进展和实践案例,为各国优化纳税申报管理提供参考。
优化纳税申报辅导。对纳税人开展关于纳税义务、税收政策、申报流程等方面的宣传辅导,是做好纳税申报的重要前置环节。很多国家税务部门顺应数字时代传播手段变化,运用不同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政策宣传和申报辅导,取得较好效果。例如,法国税务局将社交媒体作为加强与年轻群体沟通的工具,推出系列趣味短视频等创意内容,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解报税流程,弥补了传统官网的不足,显著增强了年轻群体对税收的认知度。爱尔兰税务局针对16岁—20岁群体开发“税收入门”教学模块,并通过学校试点和互动调研持续优化课程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完成课程的学生对税务注册、在线服务使用等知识的理解明显加深。
提升纳税申报便利度。申报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提升申报体验的重要举措,通过技术赋能,逐步实现涉税数据申报从“被动填报”向“自动提交”转变。例如,韩国国税厅推行“税务行政3.0”,将保险费、医疗支出、信用卡消费等证明材料进行数字化整合,并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供给纳税人,纳税人无须自行收集材料,只需核对收入扣除和税收抵免结果即可完成年终报税。澳大利亚税务局推出经营活动报表预填服务,企业每季度在线提交经营活动报表时,系统自动预填其已申报的预扣税金额,纳税人可直接确认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金额。对于逾期未提交经营活动报表的企业,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单点工资系统(实时向税务部门传输企业员工工资及预扣税数据的数字化平台)的数据,进行自动记账或提醒补报。荷兰税务局专门为经营情况相对简单的纳税人推出“简化版申报表”,纳税人仅需回答少量“是非题”并确认预填信息即可完成申报。
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数据孤岛”问题制约申报管理效能,各国纷纷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巴西联邦税务局牵头管理国家领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全国城市和农村房产的地理空间信息及财政数据,有助于打击土地侵占、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日本国税厅自2021年起,实现对金融机构存款信息的线上查询,平均响应时间从线下的数周缩短至2天—3天,大幅减轻政企双方的行政负担。匈牙利税务局推出“增值税电子系统”,该系统能够收集纳税人的在线收银系统、电子发票和海关申报等基础交易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向纳税人提出申报建议。
加强申报数据核验管理。对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分析校验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各国普遍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验。在检查申报数据准确性方面,日本国税厅使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包括纳税人申报表和财务报表、第三方信息以及税务审计信息在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错误申报问题。在分析申报数据完整性方面,拉脱维亚国家税务局要求所有雇主按月提交工资纳税申报表,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具体职业、在一个纳税期间内的工作时长、报酬和预扣税款等信息,通过比较实际工资与所处行业和地区的平均工资,锁定未申报薪资风险——若申报工资低于平均值的70%,则视为异常。
笔者建议,结合国际经验,应从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共享、发挥数据作用几方面提升纳税申报管理精度。一是实现申报流程的数字化。可依托新电子税务局,扩大“简易确认式申报”和“综合关联式申报”场景应用范围,提供更广税费种、更多数据项预填服务。可参考荷兰的“简化版申报表”功能,优化税费申报表,精简冗余、无效栏次,进一步针对小微企业和自然人开发极简申报界面,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提升税费申报精准度。二是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巴西整合全国房地产数据以打击逃税、日本实现线上查询金融机构信息等实践,凸显跨部门协作对提升征管效能的重要作用。建议以税收征管法修订为契机,积极推动完善涉税数据共享机制,明确部门责任与数据接口标准,进而从源头上提升数据质量。三是利用数据实现精准监管。税务部门应在夯实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完善税务大数据云平台功能,丰富行业风险指标模型,提升对中高风险问题的识别速度和精度。同时,开发智能校验规则库,在申报环节嵌入实时核验功能,进而形成“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核查”的全链条防控体系,降低税收流失风险。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