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让财富“进化”的经济生态

2025年09月03日 版次:08        作者:田洪睿

经济学研究始终试图回答一个根本问题:财富从何而来?传统经济学往往将市场视为静态均衡的系统,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叠加。在《财富的起源》一书中,英国牛津大学新经济思想研究所负责人埃里克·拜因霍克提出了一个更具创新性的观点:财富并非源于某种单一要素的积累,而是经济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涌现的结果。本书融合了经济学、进化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复杂性理论,为读者理解现代经济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框架。

财富的真正来源是知识

书中提出,经济进化遵循三大机制:变异、选择和保留。企业、技术、制度、商业模式等不断发生“变异”,市场通过竞争对其进行“选择”,成功的模式得以“保留”并传播,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和财富的增长。这一视角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静态效率的追求,转而强调动态演化和适应性效率。

书中认为,财富的真正来源是知识——尤其是那些被编码为技术、嵌入制度中的知识。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引发财富爆炸,并非因为资本积累或劳动力增长,而是因为人类首次系统性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制度。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突破,还催生了工厂制度、铁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制度创新,这些创新共同构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推动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更复杂跃迁。拜因霍克据此解释为何某些国家或地区能在特定历史阶段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其他地区则长期停滞——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能够促进知识创造、传播与应用的制度环境。

市场的力量在于不断发现新可能

《财富的起源》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拜因霍克借助基于主体建模、网络科学等工具,模拟经济系统中微观个体行为如何引发宏观现象,如市场波动、技术扩散、收入分布等。这一做法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在动态性和异质性分析方面的不足,使经济学更接近一门“科学”。

此外,书中对“理性人”假设提出批评。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均衡”“理性人”“最优化”等一系列理想化假设之上,对此拜因霍克认为,经济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由无数个体和行为者通过互动、试错、学习和适应不断演化而成。财富的创造,正是这一演化过程的产物。书中认为,市场的力量不在于其静态配置效率,而在于其作为一种“探索机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创造新的价值,让经济以与社会成员互动的方式满足社会的需求。

书中以“进化经济学”坚定地支持市场,反对试图通过顶层设计精准把控经济的做法,主张构建一个能够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促进多样性的制度环境。政府应更多地扮演“园丁”而非“工程师”的角色——不是强行塑造经济结构,而是为经济主体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书中提醒企业,必须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成功的企业不是那些一味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组织,而是那些能够不断学习、实验和演化的“活系统”。在技术变革加速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技术革命、气候变化、不平等加剧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财富的起源》为读者了解和思考经济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具包容性、动态性的视角。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