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苏州河北岸,一面布满400余个弹孔的高墙静静矗立,这是四行仓库的西墙。80多年前,中国军队曾在四行仓库顽强阻击日军的疯狂进攻,如今这里建起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西墙上斑驳的弹孔,见证着中国军民誓死阻击敌人、粉碎日寇“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10月27日,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阻击日军。谢晋元率400余名战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对外宣称800人,掩护大部队撤离。战斗持续了4天4夜,“八百壮士”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民族抗战斗志。
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谢晋元在奔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的家书被放大陈列在序厅。信中写道:“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哀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人的牵挂。许多观众围在那里,驻足观看,不时有家长轻声给孩子读着家书的内容。
为国尽忠,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战斗间隙,谢晋元组织“八百壮士”在仓库写下了298封遗书,给妻儿、给父母,这一封封书信如今被设计成一座座石碑的样式,竖立在纪念馆的序厅,字字泣血,句句含情。
当时的四行仓库,是一座由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共建的6层钢筋水泥建筑,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而其西面、北面被日军占领。因此,四行仓库几乎被完全隔绝,成为一座孤岛。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战斗中,面对日军疯狂进攻,租界的英军多次劝说谢晋元退入租界,但他的回应掷地有声:“余等为中国军人,宁死不退!”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2楼展区有一面“八百壮士”英名墙,上面镌刻着300多名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先国后家”的故事。
战士陈树生在激战中发现敌人在仓库墙根挖洞,准备埋设炸药炸毁墙壁。危急时刻,他在自己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从5楼窗口纵身跃下,与多名日军同归于尽,年仅21岁。
10月30日,谢晋元含泪受命,率部撤退。他们孤军奋战的4天里,毙敌200余名,完成掩护任务,大大振奋了沦陷区民众的抗日士气。
走出纪念馆时,夕阳正斜照在四行仓库的西墙上,一个个弹孔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清晰。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记录着烽火家书的滚烫,更化作跨越时空的力量。不远处,一群中学生正一起朗读墙上的标语:“余一卒,必歼敌!”洪亮的声音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