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沟深处聆听平型关大捷的回响

2025年09月05日 版次:06        作者:索玮宏 晋望远

“下面就是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伏击日军的主战场——乔沟。”站在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讲解员指着下方蜿蜒的深谷解说道。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灵丘县平型关地区以伏击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此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乔沟:地势险要的伏击场

从灵丘县城出发,向西南行驶约30公里,便到了乔沟。这条长约4公里的峡谷,谷底最窄处仅能容一辆卡车通过,当年这里曾是日军第5师团去往平型关的必经之路。

站在峡谷北口的观景台向下望,崖壁上的荆棘在风中摇曳。“大家看这里的地形,当时八路军第115师的战士分别占据东侧山梁、乔沟中段老爷庙高地和西侧山梁,像一把钳子,等着日军钻进来。”讲解员说。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陈列着一面“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锦旗,这是八路军第115师343旅政治部、司令部颁发给685团2营5连的锦旗。当时,5连作为突击队曾在乔沟北高地截击敌军先头部队,最后,5连全连160多人有130多人壮烈牺牲。战后,连队被343旅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光荣称号。

老爷庙:双方争夺的激烈战场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一张《平型关大捷示意图》悬挂在墙壁上。讲解员指着图上老爷庙的位置说,这里是伏击圈中的一个制高点,也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场。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来到纪念馆展柜前,里面有一条破旧的军毯,讲解员说:“这条军毯的主人是后来的开国上将杨勇。”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在老爷庙前的坡地上与日军进行激烈的肉搏。胜利后,我军将缴获的千余条日军军毯优先分发给伤员,负伤的杨勇分得一条。后来,杨勇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志愿军从朝鲜凯旋时,时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的杨勇,把这条军毯送给了灵丘籍司令部机要参谋武锦。2007年平型关大捷70周年前夕,武锦将珍藏数十年的军毯捐赠给了纪念馆。

白崖台村:胜利的消息从这里发出

灵丘县白崖台村“胜利之光”窑洞广场的旁边,一座青砖瓦房的墙壁上写着:“平型关大捷胜利的消息从这里向世界发出!”这里是八路军第115师机要处旧址。当年,平型关大捷胜利的消息就是从这个砖房中发出的。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八路军浴血奋战的结果,乡亲们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战斗中,白崖台村村民为八路军做向导,引导部队穿越山林,提前埋伏在敌军的必经之路。村民曾富生说,他曾多次听爷爷曾槐回忆当年的故事:1937年9月25日凌晨,曾槐正准备给在山上避难的家人送粮食,一名八路军战士叫住了他,请他当向导。平型关大捷后,曾槐秘密入党,参加游击战。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白崖台村党支部书记,一直义务宣传平型关大捷。

几十年来,这里的乡亲们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赓续红色基因。白崖台村作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处处都是红色印记。近年来,村里创办了红色箱包厂,箱包厂的村民,每月至少能增加收入2000元。村里还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新建红色文化主题商业街——平型关驿站,吸引了众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