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寻迹:烽烟深处战鼓鸣

2025年09月05日 版次:07        作者:申佳辉

太行山脉深处,山西武乡县砖壁村被层层叠叠的绿意包裹。村口,历经百年的老槐树虬枝盘曲,树身上深浅不一的沟壑,仿佛还镌刻着80余年前的印记。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上行,青砖灰瓦间,一组建筑群静静伫立,透着岁月的沧桑——这里便是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的重要指挥中枢。

推开总部旧址斑驳的木门,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手植的榆树,如今已苍劲挺拔,树冠如伞。树荫下的石碾子纹路清晰,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八路军战士碾米时忙碌的身影。作战室里,泛黄的军事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的沿线站点,铅笔勾勒出的箭头如利剑般指向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无声诉说着百团大战的壮烈。

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队伍突破日军包围进驻砖壁村。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村,背靠箕山,南、北、西三面临崖,仅有一条峡谷小道与外界相通,有“破壁天险”之称。因村内缺水,总部队伍曾临时转移至王家峪村,1940年6月雨季到来后重返砖壁村,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夜,从砖壁村发出的作战命令如惊雷划破夜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的105个团,先后在5600余里华北主要交通干线上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砖壁总部作战室里的电报机24小时不停运转,将命令传向各战场。

副参谋长左权居住的窑洞里,作战日志记录着战役的每一个节点:战役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正太铁路破击战中,八路军破击晋冀门户娘子关,捣毁井陉煤矿;第二阶段榆辽战役里,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率军以坑道爆破战术突破日军据点;第三阶段的关家垴战斗,彭德怀果断下令,与敌鏖战,予以日军冈崎支队歼灭性打击。

1940年10月底,也就是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为粉碎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报复性“扫荡”,彭德怀部署在武乡县关家垴一带围歼孤军深入的日军冈崎支队。战斗于10月30日拂晓打响,八路军集中主力部队向占据关家垴高地和柳树垴阵地的日军发起猛攻。战士们冒着敌机轰炸和猛烈炮火,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阵地上硝烟蔽日,战士们仍死战不退,艰难夺回了阵地。如今,站在山脚下仰望,陡峭的山坡上仍能看到残存的战壕,岩石上的弹孔铭记着历史的痕迹。

在战役期间,砖壁村的百姓与八路军结下了生死情谊。旧址旁的一间民房里,陈列着村民为八路军缝补的军装、支援粮食的口袋。据村民讲述,当时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人抬担架、送弹药,女人做军鞋、烙烧饼。那些共饮一井水、同守一方土的岁月,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如今,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座太行山深处的院落,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将百团大战中凝聚的伟大抗战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后人。烽烟虽散,精神永存,那段烽火岁月里淬炼出的爱国情怀,将永远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