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礼,国家税务总局平邑县税务局离休干部。1925年8月出生,1941年8月担任巩家山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配合八路军站岗放哨,为部队运送粮草,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
历经战火,方知和平之珍贵;目睹牺牲,更懂安宁之不易。我是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巩家山村人,1937年日寇入侵山东时,十几岁的我已经有了印象。1939年初,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当兵要当主力军”
当时,日寇频繁“扫荡”,目睹了敌人暴行的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想要抗日杀敌的热血。1941年8月,16岁的我担任巩家山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八路军站岗放哨,为部队运送粮草等。
1941年11月,日军向鲁中地区“扫荡”,妄图消灭山东地区的抗战领导力量。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八路军115师指战员临危不乱,成功突围。当年12月,115师政委罗荣桓、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指挥作战时,有一段时间住在了我家。
我记得,罗荣桓住在前院,萧华住在后院。罗政委平时比较严肃,我不敢和他说话,但他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戴着一副眼镜,灰布军装洗得发白但是很整洁,总是站得笔挺,见人说话先微微颔首。
我当时住在后院,和萧华住在一个院,所以和他逐渐熟悉起来。萧华性格比较开朗,平时战士们都称罗荣桓、萧华两位同志为首长。有一次,我好奇地问萧华:“什么是首长?”萧华伸出手掌风趣地说:“这就是首长,几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可是少了哪个都不行,攥紧了才能打胜仗。”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明白,首长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而是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团结一心,才能赶走鬼子。
作战指挥闲暇的时候,萧华还给我讲故事,教我写字和唱歌。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当时国民党部队中有一种说法叫作“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萧华据此教导我说:“好人要当兵,好铁要捻钉,当兵要当主力军。”他的话很朴实,使我从那时起就树立了要当一名优秀士兵的坚定信念。
1942年,日军再犯平邑天宝山等地区。当时,我们几个村子的民兵和群众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运送伤员和食品。因为运输途中有日军的炮楼,我们只能趁着夜黑绕小路,悄悄运送。有一次半夜走山路送物资,刚过一座独木桥,就听见对面的炮楼上传来声响,我拉着同伴躲进附近的草窝。由于躲避太急,我把脚踝崴了,之后只能拄着树棍、咬着牙运完了这一趟。回到家脱鞋一看,脚踝肿得跟馒头一样。即便这样,第二天晚上,我还是扛着扁担继续参加运输任务。
从参加八路军到转业税务所
1945年1月,我加入鲁南军区老3团3营12连,光荣地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当时祸害老百姓的除了鬼子、伪军,还有地方上的土匪。那时候,在山东滕县闫村有一伙土匪,我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准备消灭这伙土匪。由于土匪窝点防御非常坚固,我们就克服困难,挖地洞到土匪炮楼下面安置炸药,将炮楼摧毁,还俘虏了不少土匪。
新中国成立后,我转业到地方工作。1966年7月,我从平邑县物资站调入平邑县地方镇税务所任所长。当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所里只有4个人,两间小屋办公加住宿,交通工具只有一辆旧自行车,连收税的包都没有。于是,我自己找了一个包,用来装税票和税款。
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平邑县南近池村、辛庄两个村种植水果,临时贩运户较多,收税困难。后来,省里发了一个布告,加大对偷税等行为的惩治力度。我们及时宣传政策,还办了几个学习班,对南近池村、辛庄重点宣传。不久,80多名贩运户来税务所排队缴了税。
1990年10月,我离开了工作岗位。办理离休手续时,几个和我相熟的年轻干部围了上来:“韩叔,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看着他们真挚的目光,我笑了:“不管是当兵,还是干税务,我都做到了萧华同志教导我的——要当主力军。”现在,我也时常给家里的孙辈们讲以前的故事,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能当好“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