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务环节 规范建筑业税收管理

2025年09月08日 版次:04        作者:付丽 郑秀 本报记者 程丽华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近日揭晓,大连庄河市第6次进入全国百强县榜单。建筑业作为庄河市的核心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年产值达110亿元,稳居大连市前列。目前庄河辖区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建筑业企业共计3348户。

近两年,国家税务总局庄河市税务局聚焦建筑劳务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指标、规范核查手段逐步形成指引化、手册化的管理体系,着力规范建筑企业税收行为,提升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为行业合规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以“指引”促规范,填补监管空白

建筑劳务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受行业特性影响,建筑劳务呈现出人员流动性强、工资现金发放、用工季节性波动大等特点,有的建筑企业还通过虚开发票、无票列支成本、冒用个人身份信息等行为虚列成本。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侵蚀税基,也影响到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庄河市税务局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大量实地走访、企业座谈、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建筑劳务企业的涉税需求。针对企业面临的获取政策分散、理解困难等问题,该局在对建筑业税收政策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后,汇总形成《建筑业政策汇编》。

庄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庆杰介绍,《建筑业政策汇编》从建筑行业全业务流程出发,为建筑企业税收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南、便捷的政策查询工具。

在此基础上,庄河市税务局聚焦行业企业税收征管6大环节,细化税收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针对常见涉税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与应对建议,形成涵盖6章21条内容的系统性管理指引——《建筑业税收管理指引》。指引从申报管理到留存资料管理,从风险管理到发票赋额管理……为建筑劳务企业规范涉税行为提供了政策指导。

据了解,《建筑业税收管理指引》以“明标准、管人员、控发票、核列支”四大维度构建全流程监管框架,填补了庄河地区建筑行业税收管理规范的空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用“指标”识风险,实现精准防控

海量的数据资源是基层税务部门的“无形资产”。为有效地利用好这笔资源。加强行业监管,庄河市税务局结合建筑行业风险特点,充分发挥“人机结合”的优势,打通税种联动平台、电子底账系统、金税三期系统等多个系统,利用税务大数据资源,归集发票、申报、财务等千万级数据点,提炼出“收入较大且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年度平均申报人次大于300人且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等10大核心指标,搭建风险模型,精准锚定行业风险特征。

前不久,该局在利用ITS系统个税申报人数与企业所得税报表比对时,发现一户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超过300人,而企业所得税年报中从业人数却只有25人。随即,庄河市税务局干部对该风险指标开展核查,发现该企业存在隐瞒用工规模、违规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问题。最终,企业更正申报表,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20.78万元。

“建筑劳务风险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上述的指引、指标及政策汇编),有效提升了税收风险识别的精准度与防控效率。我们通过数据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大幅提高建筑业管理质效,实现税收征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赵庆杰说。

从“一户”到“一片”,提升征管效能

有了指标模型的精准“画像”,庄河市税务局能够精准识别出风险企业,同步组织税收征管人员开展专项风险核查工作。在核查中,该局将理论指引、疑点线索、实地核查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通过归纳分析,把核查验证有效的线索识别方法补充嵌入风险指标模型,并系统总结核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置经验,形成建筑劳务企业管理案例,做到“核查一户、剖析一类、规范一片”。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庄河市建筑企业累计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600余万元。

“我们通过政策整合、管理指引、数据建模三大举措,在强化建筑行业税收监管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与管理模式。”庄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振宁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锚定建筑行业税收治理痛点和难点,深化制度规范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双向互促,力促行业征管效能提升,不断推动庄河建筑业规范发展,夯实税源建设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