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啟:为护税牺牲的“民族英豪”

2025年09月08日 版次:08        作者:叶宏

几年前,笔者被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抽调参与了齐鲁税史馆的筹建工作。一次在日照市调研时,听人说莒县有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税务工作者名叫陈鸿啟,曾任莒北县桑园区(今莒县桑园镇)税卡卡长,为党领导下的税收事业捐躯后被莒北县抗日民主政府追授“民族英豪”牌匾。

护税牺牲的“民族英豪”

陈鸿啟,1913年出生,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镇人,早年因生活艰难逃荒到了东北。20岁前后,他在大连货运码头工作时,接触到一些共产党人,受到感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陈鸿啟回到山东,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38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村成立,陈鸿啟被编入第九支队第二连任班长。当时,八路军山东纵队在鲁中、鲁南地区坚持抗日,但因没有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筹粮筹款等工作难以展开。

1939年6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山东抗日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活动,并着手统一山东党政军机构建制,大力推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1939年10月,中共莒北县委在桑园成立。随后,莒北县抗日民主政府组建成功,包括税卡在内的政府机构也在当地逐步建立。陈鸿啟服从组织安排,回到莒北县担任桑园区税卡卡长,在根据地及周边敌占区筹集粮草资金。

当时,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经常大规模“扫荡”,根据地战事频繁、生产停滞,迫切需要通过加强财税工作来保障抗战所需的供给。税卡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按照根据地的税收政策,对集市交易及出入根据地的货物征税,并承担着把守关卡、查验货物和打击走私的任务。战时税收征管环境险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时常还要面临生命危险。陈鸿啟克服各种困难,利用家里世代做皮匠的背景为掩护,经常借着卖皮货的名义,到集市或税卡收税,并借机搜集和传递情报。

陈鸿啟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加上为人也好,在当地颇有名望。因此,日军两次抓住他都没有马上杀害他,而想劝他投降,以便利用他在当地的名望巩固日伪政权。但陈鸿啟信念坚定、临危不惧,想方设法与敌周旋,两次均从敌人手中成功逃脱。第一次,他趁看守他的日军士兵深夜熟睡时,挣脱了身上的绳索,在逃跑途中遇到一个推车的农民,便假装成拉车工,躲过了日军的追捕。第二次,他又乘看守日军不备将其打晕,骑上一辆自行车,在夜色掩护下逃脱。

然而,1943年12月的一天,陈鸿啟与两名同志一起到张家庄集收税时,遭遇日军的包围袭击。他顽强抵抗,誓死保卫税款,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牺牲时,他手里仍紧握着平时用来防身护税的短枪。

“民族英豪”牌匾入展齐鲁税史馆

陈鸿啟的牺牲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他的事迹也被广为传颂。当地百姓对他赞赏有加,并编了顺口溜:“陈鸿啟胆子大,浑身是胆三不怕:一不怕苦真能干,吃苦耐劳是模范;二不怕难能闯关,危难之时冲在前;三不怕死担任务,替人上阵敢冒险。”

陈鸿啟牺牲时年仅30岁,当时的莒北县抗日民主政府特意请石匠雕刻了一块纪念碑竖立在其墓前,并找来工匠制作了一块题有“民族英豪”的牌匾,郑重地赠送给他的母亲。

此后,陈鸿啟的家人一直细心保存着这块牌匾,唯恐蒙尘而时常擦拭。再后来,这块牌匾传承给了陈鸿啟的亲属,至今保存完好。

得知“民族英豪”牌匾完好的消息,齐鲁税史馆展品征集组几位成员当即委派专人与陈鸿啟的亲属接洽,希望将这一山东红色税收的实物见证珍藏于齐鲁税史馆中,借此向更多人宣传税工烈士的英勇事迹,弘扬抗战革命精神。

这个想法得到了陈鸿啟亲属的同意,在举办了陈鸿啟烈士事迹报告会暨“民族英豪”牌匾捐赠仪式后,“民族英豪”牌匾被接收进了齐鲁税史馆。有关领导在捐赠仪式上充分肯定了陈鸿啟烈士对民族解放事业和税收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并表示将保管好、展示好、利用好“民族英豪”牌匾,宣传好、传承好、发扬好陈鸿啟烈士的革命精神。

这块牌匾制作于抗日战争期间,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牌匾长82厘米,宽37厘米,厚3.5厘米,由一块完整的木板刻成。牌匾中是“民族英豪”4个大字,右首抬头处刻有“陈鸿啟烈士抗战光荣”字样,左下落款“莒北县政府”。

当初,这块牌匾保留了木板的原色,只在所刻的字上涂刷了白漆;如今,经过岁月的洗礼,板面呈现灰褐色,白色的字体也稍显陈旧,却给人以沧桑、古朴之感。它正是陈鸿啟烈士以及更多红色税工在抗战岁月中献身党领导下的税收事业的历史见证。

如今,“民族英豪”牌匾陈列在齐鲁税史馆展厅内,提醒着人们不忘革命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作为税务人的我们,更要铭记为了税收事业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辈,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税收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菏泽市定陶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