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著名诗句。杨万里还是南宋官员,他为官清正,家风严格。他的4个儿子,除第三子早逝外,其余3个儿子都在各地做官。其中,有两个儿子做的还是税务官员。
杨万里的二儿子杨次公赴江西安仁(今江西鹰潭)做监税前,杨万里作《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教导儿子:“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他先是吩咐二儿子好好做官别想家,然后勉励他办理公务之余要坚持读书学习,为官既要清廉又不能贪恋“清廉”的名声,要像慈母一般爱护百姓。由于杨次公出任的是“监税”一职,所以他在诗的最后反复叮嘱儿子,官府征税也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能横征暴敛。
杨万里的四儿子杨幼舆赴澧州慈利(今湖南慈利)做监税前,杨万里作《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其一曰:“估人耕货不耕田,也合供输饷万屯。若道厚征为报国,厚民却是负君恩。”如果说多征税是为了报效国家,但由此加重人民负担则是辜负了君王的恩情。既强调监税这个职务对于国家收入的重要性,又不希望因为征税而加重百姓负担。
杨万里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他任江西奉新知县期间,禁止税吏下乡骚扰百姓,并公开欠税者名单,百姓争相纳税,“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宋史·儒林三·杨万里传》)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鹤林玉露·丙编·卷四》载,杨万里离任时有余俸万余缗,全部留在府库中,但他“一文不取而归”。退休时,他所拥有的只有“老屋一区,仅庇风雨”。
杨次公、杨幼舆监税做得怎么样史无记载,但杨万里的大儿子杨长孺的事迹被他的好友罗大经记录在《鹤林玉露》中。
杨长孺任湖州太守时,压制豪强,善待百姓,“治声赫然,为三辅(京畿地区)冠”。湖州士民将他的画像放在学宫祭祀,杨长孺为官不为留名,离任时将画像拿走。
杨长孺任广东经略使时,有俸禄钱七千缗,他用自己的俸禄接济贫苦老百姓,还为此事作了一首诗:“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杨长孺家宅破旧,他本人貌如田舍翁,病重时都没有钱预备衣衾,恰逢广西经略使赵师恕赠绢数匹,杨长孺道:“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
一日,宋宁宗问大臣真德秀,谁为当今廉吏,真德秀回答是赵政夫。翌日又补充还有崔与之和杨长孺,真德秀说:“杨长孺之守闽,靡侵公帑之毫厘,(与崔与之)皆当今之廉吏也。”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