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卫生部副部长凯西·科斯特洛宣布,将加热烟草制品(HTPs)消费税减半政策延续至2027年7月,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各方争议。
延续减半政策,采集更多数据
加热烟草制品是一种传统香烟的替代品,其通过加热烟草材料以产生含有尼古丁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气溶胶。与传统香烟相比,加热烟草制品的加热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500℃,并且加热的是加工处理过的烟草材料,其气溶胶释放量较低,小于传统香烟释放量的10%。
新西兰政府对加热烟草制品的税收激励政策始于2024年7月。当时,新西兰政府宣布,将加热型烟草产品的消费税税率降低50%。该政策旨在通过税收减免,推动产品价格下降,鼓励烟民改用加热型烟草产品,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原计划实施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将收集相关市场数据,以制定后续政策,助力新西兰实现“2025年无烟社会”目标。
据悉,政策延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数据不足。据新西兰官方透露,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旗下的IQOS设备(用于对烟草加热)因不符合电子烟安全规定,在2024年底遭强制下架近5个月,导致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期内,加热烟草制品实际销售时间仅2个月,难以获得足够的评估样本数据。基于此,政府决定将政策实施时间延长至2027年,届时有望获得更丰富的市场数据用于分析。
为推动政策落地,新西兰政府还取消了所有电子烟设备必须配备可拆卸电池的要求,使得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IQOS设备得以重新进入新西兰市场。财政部数据显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新西兰加热烟草制品市场的份额已超过90%,此次政策调整预计将为其带来超3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2084元人民币)的税收优惠,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更多市场数据以评估政策效果。
政策科学性与设计缺陷遭质疑
部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加热烟草制品的危害性显著低于传统香烟。与燃烧温度超过800℃的香烟不同,加热烟草制品的工作温度较低,产生的气溶胶中有害成分含量远低于传统卷烟,部分致癌物减少95%以上。英国健康优化与残疾事务办公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机构均认可,加热烟草制品能减少吸烟者对有毒物质的接触。
健康倡导者则指出,该减税政策在设计上存在根本性缺陷。首先,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未将税收优惠传递给消费者,导致政策初衷未能实现。新西兰卫生部简报显示,减税首月消费者未感受到任何价格变化,而设备下架更使市场数据采集严重滞后。其次,政策制定过程明显受到烟草行业影响,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保护政策制定不受商业利益干预”的核心原则。尽管加热烟草制品被宣传为“减害工具”,但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显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其能帮助吸烟者戒烟,或者比香烟危害更小。卫生部内部报告也承认,目前无法追踪用户的产品使用历史,难以评估使用加热烟草制品的人所受伤害减少的程度。
此外,科斯特洛称其在推动加热烟草制品消费税减半政策时,参考了“独立建议”。然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所谓的“独立建议”来源于5篇文章,这些文章要么过时,要么与加热烟草制品关联性不大,要么仅对其观点提供了微弱支持,并未给出关于加热烟草制品益处的决定性证据。这一情况引发民众对该政策科学性的强烈质疑。
游说阴影笼罩,“无烟未来”存疑
政策延期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对烟草业政治影响力的猜疑,矛头指向执政联盟中的新西兰优先党。有消息曝光,菲利普·莫里斯新西兰分公司两位高管——大卫·布鲁姆(新西兰优先党前幕僚长)和阿皮拉娜·道森(新西兰外长彼得斯办公室前主任)直接参与政策游说。
此外,美国电子烟公司JUUL诉讼案中披露的文件显示,菲利普·莫里斯新西兰分公司的企业事务人员曾与新西兰优先党取得联系,试图促使出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法规草案。一家为JUUL提供咨询的游说公司指出,新西兰优先党领袖温斯顿·彼得斯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关系密切,其政策“高度倾向商业利益”。针对“新西兰优先党收到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提供的材料”的指控,彼得斯称媒体报道是“毫无根据的”,并坚称该党与烟草行业接触具有合法性。
新西兰在野党工党的卫生事务发言人阿耶莎·维拉尔则抨击称:“延长税收减免政策令人震惊,政府优先事项完全错误,在医疗系统承压之际却向烟草公司输送巨额利益。”新西兰健康联盟呼吁政府立即行动,启动对烟草行业影响政府政策的公开调查。同时,新西兰健康联盟和“无电子烟儿童”组织请愿,要求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剥夺科斯特洛在烟草与电子烟领域的职权。然而,卢克森表示科斯特洛正在出色地履行职责。
当地媒体称,作为曾以“2025年实现无烟”目标引领全球的国家,新西兰应思考如何加速降低吸烟率。若加热烟草制品能帮助部分人戒掉香烟,那么对其出台税收减免政策不失为一项良策,但前提是政策须具备透明度、可监督性并有证据支撑,且税收减免能切实惠及消费者。
新西兰加热烟草制品减税政策延期背后,是科学证据、公共利益与政治影响力的三方博弈。政府虽声称等待“可靠数据”,但政策设计缺陷与监管缺位已埋下隐患。加热烟草制品是否能真正减害?降价能否惠及消费者?青少年使用率是否可控?2027年的评估能否解答这些问题仍未可知。而当下更紧迫的是:当公共卫生决策被游说阴影笼罩,新西兰承诺的“无烟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