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纳税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融入企业发展链条。然而,一场因历史失信行为引发的信用危机,曾让小微企业武汉鑫隆元昌科技有限公司陷入困境。
失信之困
鑫隆元昌主营安防工程、设备销售。2024年,经税务稽查部门检查,鑫隆元昌2021年度存在重大税收违法失信行为,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企业纳税信用被直接判为D级。
这个沉重的“D级”标签,使鑫隆元昌在融资、市场准入、日常经营等多方面都感受到信用缺失带来的切肤之痛。多家银行依据信用状况拒绝了其贷款申请,该公司急需更新设备而资金无法落实;因信用级别不符合投标门槛要求,企业接连错失参与大型建筑公司设备租赁项目的机会,核心业务严重萎缩;同时,依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企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数电发票额度及普通发票供应上均受到严格管控,日常经营中常因无法及时满足客户开票需求而痛失订单。
“那段时间,投标无门、融资受阻、开票受限,老客户也在流失,现金流压力巨大,公司运营几乎陷入停滞。”公司财务负责人袁先生回忆道,这段经历让他们刻骨铭心地认识到,纳税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
修复转机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洪山区税务局依据纳税信用管理相关办法对企业纳税信用进行动态筛查时,精准识别出鑫隆元昌已符合信用修复的关键条件:企业已纠正相关失信行为,被撤出税收违法“黑名单”,且连续12个月无新增纳税缴费失信行为记录。
税务干部第一时间联系企业,宣传纳税信用修复政策,明确告知其符合申请纳税信用修复条件。针对企业急于恢复经营能力的迫切需求,洪山区税务局开通“信用修复快速通道”,指定专人提供全流程辅导,协助企业高效地提交了申请材料。得益于内部流程的优化与快速响应机制,仅用3个工作日,税务部门便完成了从受理、审核到办结的全部工作,企业纳税信用级别成功修复至B级。
鑫隆元昌终于卸下包袱。发票领用限制即刻解除,开票能力全面恢复,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成为企业重新叩开银行融资大门和招投标市场的关键凭证。
“税务部门不仅及时发现我们符合修复条件,更提供全程服务,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这份支持给了企业重生的信心。”袁先生由衷感慨。
合规经营
经历此次信用波折,鑫隆元昌深刻吸取教训,将“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理念深植于企业文化与日常管理之中,建立起长效风险防控体系。企业组织财务及核心业务人员研究最新税费政策,并邀请税务干部或专业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同时,全面升级内部管理流程,强化供应商资质和信用审核,将合规票据作为结算前置条件;规范合同管理,明确收付款与开票要求;严格依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进行会计核算,定期开展内部税务自查。
鑫隆元昌还主动深化税企协同,积极加入税务“重点服务企业”名单,定期沟通经营情况及涉税诉求,全力配合税务检查与风险应对。洪山区税务局也持续为其提供风险“体检”,帮助企业识别建筑设备租赁行业特有的涉税风险点,辅导其规范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税务部门的辅导切中要害,帮助我们堵塞了管理漏洞。”袁先生说。
从深陷D级困境的切肤之痛,到信用修复后的重获生机,再到将诚信合规内化为发展基因,鑫隆元昌的经历深刻印证,良好的纳税信用是企业的“金名片”,健全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洪山区税务局通过构建精准识别、主动提醒、便捷办理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引导企业走上“诚信致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统计,今年1月—8月,该局已累计向纳税人推送32018条信用修复提示信息,帮助上千户企业及时修复了信用、化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