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辆汽车就有1辆配备了这里生产的铝制车轮;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一体式架桥机从这里诞生;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上镶嵌着近万片这里制造的特种玻璃……这里,就是国家首批、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创新突破,加速产业聚链成群。
在这个大型设备制造业集聚地,如何精准防范税收风险、提升征管效能,是税务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国家税务总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从去年起构建了大型设备制造业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并成功应用,累计发现120余户企业存在的300余个风险疑点。
“大型设备制造业生产流程复杂,且普遍采用‘预收30%+发货30%+验收30%+质保金10%’的收入结算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优化了企业现金流,却也因合同条款模糊、收入确认时点理解偏差等问题,容易引发税收风险。”秦皇岛经开区税务局副局长石兆丰表示。
为摸清行业现状,秦皇岛经开区税务局组建风险防控团队,对辖区内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全面走访,涵盖机械制造、化工设备制造、核电设备制造、轮船制造、特种车辆制造、桥梁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财务核算方式及税收遵从情况。同时,与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行业协会开展座谈,共享信息数据,全面收集行业发展数据、政策执行反馈等信息,建立起包含200余家企业基本信息的数据库。
同时,税务部门梳理分析近5年大型设备制造业税收征管评估案例,结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锁定了收入确认延迟、预收账款长期挂账、存货周转率过低等核心税收风险点,形成《大型设备制造业税收风险管理要点》,为后续模型构建明确方向。
“模型需要先解决具体突出的问题,再逐步拓展至全流程、多税种。”秦皇岛经开区税务局风险防控团队成员靳莉莉介绍,针对大型设备制造业存货周转异常的问题,该局首先建立了存货周转率分析指标,通过与行业均值对比,筛查出一批存在风险点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团队将模型覆盖范围扩展至企业生产经营全周期,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并在河北省税务局和秦皇岛市税务局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最终形成以“存货周转率、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预付账款占存货比例、无票收入申报占比”为核心的五类风险指标体系。
为确保模型精准有效运行,税务部门选取30户不同规模、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进行测试优化,经过8次调整,使模型风险识别率达到85%以上。
近期,秦皇岛经开区税务局通过模型扫描发现,某机械制造企业预收账款余额占销售收入比例达35%,且部分款项挂账超过18个月,存在异常。税务干部深入核查发现,企业部分货物已发出并完成签收,但以客户未验收为由,长期不结转预收账款科目,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不申报纳税。最终,税务机关依法责令该企业补缴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附加1477万元、滞纳金51万元。
“大型设备制造业税收风险分析模型让我们能快速锁定风险企业,推动税收征管从事后惩戒向事前预警、事中监管转变,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参与上述核查工作的税务干部金海洋说。
据统计,自模型应用以来,秦皇岛经开区税务局已查补入库税款及滞纳金2400万元。目前,该模型已在全省推广。
石兆丰表示,该局将持续优化模型指标,结合企业反馈和行业变化动态调整风险预警阈值,同时加强税务干部应用培训,为大型设备制造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