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税务部门以市政府出台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办法为契机,通过与法院、市场监管、社保、证监等部门不断深入协作,在解决破产税费处置难题、化解税费争议等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没想到涉及1000多亿元债务、债权人数量高达8000多家的破产重整案,税务部门和法院在不长时间内就进行了妥善处理,帮助我们摆脱了困局。”
“税务局工作人员和社保局工作人员一起为我调解社保费争议,让我一趟就解决了这么复杂的问题。”
…………
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纳税人缴费人的涉税费难题在税务、财政、发展改革委、法院等多个部门的协同下得到高效解决。这得益于重庆税务部门与法院等多部门搭建的协同共治机制。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而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日益复杂、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税费征管和服务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挑战。基于此,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持续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随着社会保险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职能划入税务部门,税费征管的主体、职责、范围等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出台的《重庆市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已不适应税费征管工作需要。”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胡果林说,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政府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办法》(以下简称《保障办法》),进一步优化“政府统筹、税务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机制。
以《保障办法》施行为契机,重庆税务部门通过建机制、破壁垒、优流程、强监管,深入推进跨部门协同共治——从司法协同处置到争议法治化解决,再到数据共享防漏洞,不仅破解了以往税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征管困局,而且以多部门合力筑牢了税费监管防线,让征管更规范、防控更精准,推进税费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司法与税务部门联动
破产税费处置边界更准
实践中,破产涉税事项处理一直是破产事务的重点和难点。《保障办法》明确,在人民法院执行生效裁判文书、办理强制清算以及破产等案件时,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征收相关税费。
重庆破产法庭是全国第七家、西部首家破产法庭,由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管理。为破解破产涉税处置难题,落实《保障办法》中提出的“司法与税务协同保障税费征管”要求,重庆市税务局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展开深入联动。
双方不仅建立起破产企业受理信息定期通报制度,更在税费债权认定、申报缴纳等关键环节明确了协作边界。
“破产程序中,资产评估价格与拍卖成交价格或者流拍后以物抵债的价格不一致的,可以人民法院裁定书(含裁定书附件)中明确的拍卖成交价格或者以物抵债价格确定计税金额。”重庆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胡果林介绍,针对破产程序中涉及的税款滞纳金、全资子公司税务注销、破产财产变价后计税金额等7个方面,双方已联合明确了清晰的规则。
据了解,重庆市税务局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不定期召开破产企业涉税事务处理联席会议,至今已联合处理破产案件531件,涉及税费债权申报合计31.3亿元,有效破解了以往破产涉税处置“信息不通、规则不明、监管缺位”的难题。
破产重整,作为企业破产过程中以挽救债务人企业、恢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的司法程序,是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
在明确破产税费处置规则的基础上,重庆税务与司法部门的协作不止于破产清算,更努力通过完善破产重整机制挽救危困企业,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也实现法律与社会效果“双优双赢”。
金科股份破产重整案的处置凸显了该协作的作用。该案涉及债务规模高达1470亿元,债权人数量超过8400家,是全国首家大型房地产上市民营企业重整案件。重庆市税务局协同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等部门,就破产重整事项开展30余次会商,最后创新性地采用“破产服务信托”进行债务清偿。对超过5万元的普通债权,以“现金+股票+信托受益权”份额,按比例清偿,有助于更有序地处理企业债务。
“金科股份破产重整中,我们及时向税务部门反馈企业的资产状况,顺利保障上亿元的税款按期入库。”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法庭法官陈唤忠介绍,2025年5月1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批准金科股份及其子公司重庆金科的重整计划,打破了此前无大型房地产上市民营企业通过司法重整脱困的僵局,对大型房企债务风险化解具有样本价值。
总结实际案例的复杂性,重庆税务部门与法院的破产协作持续向机制化、规范化深化。“我们联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陆续出台《关于企业破产程序涉税问题处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确定房屋处置参考价定向询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43项合作事项,后台共享30项高频涉税数据,让《保障办法》的协同效能在破产处置领域持续释放。”重庆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胡果林说。
构建法治协商机制
化解税费征管争议
税费征管覆盖面广,涉及多部门协作、多类型税费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争议。对此,《保障办法》明确,税务机关应当会同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健全税费争议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税务机关就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工作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发生分歧的,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提请上级税务机关与对应的主管部门对接,或由本级人民政府协调。
在水资源税征管实践中,针对计税依据等核心涉税争议,税务部门单一处置往往存在信息壁垒与专业局限。《保障办法》施行以来,重庆税务部门联合水利、财政等5部门共同构建水资源税征管协作机制,全市各级税务部门与水利等部门深度联动,联合对1000余户纳税人进行减免税资格审核、对2757个取水计量设施进行规范性检查、对67户企业的取水量数据进行专业复核。
通过双方数据比对与协同校准,实现有关税收征管数据与水利监管数据精准一致,有效化解水资源税计税依据争议,推动纳税人取水计量行为更加规范,确保水资源税计税依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通过复核工作,重庆税务部门已追补入库水资源税142万元,该协作机制切实提升了征管质效。
这一多部门协同解决税费争议机制,并非限于水资源税征管领域。重庆税务部门通过与多部门协商,逐步搭建起多部门联动的税费争议法治协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税费领域有争议时,有关各方能够高效沟通会商,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重庆税务部门以该平台为载体,将跨部门协作的范围延伸至高速公路耕地占用税征管这一重点难点领域。市区两级税务部门主动与交通部门对接,通过专项会商的形式,共同梳理政策依据、明确征管边界、统一执行标准。在达成共识后,税务部门联合交通部门对2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展精准辅导,帮助企业准确核算应纳税额。
“通过这个跨部门协作举措,我们已高效化解多个复杂的耕地占用税争议,推动企业补缴耕地占用税及滞纳金1.74亿元,维护了国家税收利益。”胡果林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中发现,重庆税务部门不仅在市级层面开展税费争议部门协同化解,还指导各区县税务部门联动本级政府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区域内的税费争议。
鉴于社会保险费争议的复杂性,重庆市沙坪坝区税务局设立社会保险费争议调解室,经部门协商,由本局调解人员与区社保局工作人员共同为缴费人解答社保费缴纳问题,有效提高化解争议的效率。
开州区作为重庆渝东北重要城市,存在城乡不均衡、产业滞后、新业态涌现等问题,税源结构日趋多元复杂,涉及政府部门多。重庆市开州区税务局与区法院、检察院、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建立共享工程项目信息、联合推进涉税违法案件处理等60项重点协作事项,联合化解非税征管矛盾,推动非税收入同比增长53.9%。同时,该局建立税费争议调解机制,设立税费争议调解室,目前已化解争议78起,保障1.15亿元税款顺利入库。今年6月,开州区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深化构建税费共治格局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传递数据信息。
“今年以来,我们局已与区发展改革委共享工程项目涉税费信息208条,督促10户未报验户进行报验登记,补征税款106万元。”开州区税务局局长彭丹说,通过两部门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强化对乡镇区域及非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推动这类项目从前期立项备案到后期涉税申报均规范化运作,有效弥补了以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该领域税收管理的不足。
跨部门数据共享
堵塞税收监管漏洞
上市企业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主体,往往业务模式复杂,涉及关联交易定价、跨境股权重组等多元涉税风险,更需要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来织密税收监管网络。《保障办法》施行一年多来,重庆税务部门主动加强与证监部门联动,借助证监部门依法督促上市公司披露相关信息,打通双方关键信息互通渠道,精准捕捉上市公司的涉税风险,为防范相关税收监管漏洞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持续筑牢《保障办法》框架下多部门协同治税的监管防线。
2025年3月,重庆市税务局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以下简称重庆证监局)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将聚焦政策宣传培训、拟上市企业支持、常态化信息共享、上市企业投资权益维护、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方向深化合作。“通过搭建专人负责的信息互通机制,我们及时向税务部门反馈上市企业涉税诉求等情况,税务部门则提供企业涉税数据查询鉴定支持。双方共同推动上市企业涉税业务合规,也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重庆证监局工作人员说。
在重庆市税务局通过与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堵住税收监管漏洞的同时,重庆各区县税务局也以数据共享为路径,结合区域产业特点,联动多部门破解征管难题。
在重庆两江新区,今年3月,区税务局联合区财政局、经济运行局、产业局、现代服务业局、科创局等部门建立税产联动会议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税费征管服务保障体系,已联合推进12件督办事项。
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是当地旅游经济核心板块,区域内登记的住宿餐饮经营主体已有1000余户,其中大部分为个体工商户,部分经营主体存在隐匿收入、拆分主体等税收违法行为,给税收征管带来挑战。《保障办法》落地后,武隆区税务局按规定程序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共享纳税申报、发票开具、交易流水及水电气能耗等信息,精准筛选出申报异常的经营主体。仅2024年就筛选出13户收入申报不实的经营主体,提醒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18万余元。在依法处置税收违法行为过程中,武隆区税务局还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向涉事经营主体负责人宣讲税法规定,辅导企业整改。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跨部门数据共享范围、优化争议协同化解流程、完善重点领域监管机制,让多部门税费共治发挥出更大效能。”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