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显示,调研企业中逾83%的民营企业已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近日,记者走进民营经济强省浙江,近距离观察浙江省增长最快的支柱型产业——汽车制造业相关企业的税收合规实践。
制度式合规夯基:零部件产业“稳链密码”
作为汽车制造的“骨骼”,95%以上的零部件依赖模具成形,台州市中联塑料模具有限公司从1982年投身模具开发,到 2004年进军汽配领域,如今已手握10项实用新型专利,建成9条智能化生产线,连续5年保持A级纳税信用企业称号。
“财税合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线,只有合规立住了,创新与发展才有底气。”公司负责人蒋正伟说。
为筑牢合规根基,中联塑料模具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在责任架构上,确立“涉税事项合规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形成总经理牵头、财务主导、业务协同的三级职责链条;生产环节严格核验供应商资质与发票真实性,确保进项税额抵扣无虞;研发环节建立全流程台账,每笔支出都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仓储环节引入数字化系统,实时记录物资流转轨迹,为成本核算提供精准依据。
税务部门的精准赋能更让合规优势加速释放。近3年,中联塑料模具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88万元,借助政策红利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在车门玻璃支架、雨刮支架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比亚迪等知名车企的稳定供应商。
数智化合规驱动:新能源赛道的“超车引擎”
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减震器行业龙头企业,早在2015年便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减震器及底盘产品研发,如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成为企业的核心产品。
“相较于传统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协同更为高效、动态。”正裕工业财务部副经理吕智鹤介绍,为适应新能源汽车业务高精度、高复杂度的特点,正裕工业建立起一套以数智化为驱动、以风险预防为核心的财税管理新模式,成为支撑研发的“管理基石”。在成本管控上,集成ERP系统与PLM系统,搭建从研发立项、设计、试制到量产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精准归集各阶段成本,准确区分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在发票管理上,打通自动化办公系统、ERP系统及开票系统,实现业票税一体化发票管理,在采购端,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供应商对账单,并借助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校验发票信息,对抬头、税号、税率不符的进项发票实现系统风险提示。在风险防控上,系统内置税负率异常波动、进销项匹配异常等税务风险指标模型,通过实时风险监控,及时捕捉合规风险信号并向相关负责人推送预警信息,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数智化合规的深度应用,让正裕工业连续8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更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2025年上半年,企业营收达到13.56亿元,同比增长39.62%;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20.67%。
全流程合规拓界:后市场生态的“破局密钥”
汽车后市场,是指围绕汽车使用过程的各类服务与交易活动。浙江新瑞立汽配有限公司作为瑞立集团旗下的一家汽车后市场企业,通过“直营连锁+全品类平台”模式在全国布局303家直营店,破解跨区域维修配件不匹配、服务标准不一等行业痛点。
“没有合规的服务体系,汽车后市场的标准化就是空谈。”瑞立集团合规部门负责人林明村表示。新瑞立从成立之初便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合规体系:内部建立“三道红线审核”机制,通过财务初检、合规复检、联席终检确保配件质量;对采购、核算、质控等12个环节精细管控,筑牢生产合规防线。外部则主动扛起行业责任,将合规标准延伸至下游,制定《合规经营管理办法》并开展定期培训;牵头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优化行业标准,推动产业链整体合规升级。
全流程合规的深耕细作,让新瑞立连续7年保持A级纳税人信用,汽车后市场业务快速崛起。2024年,其后市场营收突破40亿元,占集团营收比重达30%,已与22个省、82个地级市公交集团建立合作,进一步打开了汽车后市场生态的增长空间。
从零部件产业的稳链筑基,到新能源赛道的加速超车,再到汽车后市场生态的破局拓界,浙江民营企业以合规为核心竞争力,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