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2日,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全新打造了“地理标志互动体验”,英德红茶作为广东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在活动现场亮相。
位于广东清远的英德市,被誉为“世界红茶之乡”。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出的英德红茶,具有“浓、醇、甜、香”的独特品质,被誉为“世界高香红茶”“东方金美人”。今年5月,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起的“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增幅8.5%。记者近日在英德市采访时发现,这一片片“东方树叶”走红的背后,有很多茶企的创新与税务合规故事。英德茶企“创新迈出一步,合规跟进一步”的做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优质茶叶
离不开持续研发
英德红茶的“科技含量”,体现在育种、种植、加工、品控、营销等各个环节。
截至2024年底,英德市茶园种植面积18.16万亩,干茶年产量1.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90.45亿元。英德市共有茶企88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家,带动从业人员15.5万人,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链条集群。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雁茶业),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其培育的“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海强介绍,“英红九号”的选育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61年。最初,科技人员分离出了22棵无性系单株,以“英茶”命名排序。当时,“英红九号”的实际编号为“英茶17号”。经过初步品比试验,科技人员重新对入选单株排序命名,其中的“英茶17号”正式被定名为“英红九号”。此后,科技人员对茶树品种的产量、品质、生化指标、抗逆性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鉴定,“英红九号”脱颖而出。时至今日,“英红九号”仍然是英德茶园中的主要品种。
“茶树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鸿雁茶业财务负责人汤红云从财税管理的角度分析,田间试验成本较高,且多个培育任务并行。基于这样的研发特点,茶企在研发费用的归集上需要有更高的精度。为此,鸿雁茶业从研发项目立项起就为每个项目赋予单独的编号,做到专款专用、专账处理。在研发过程中,企业财税团队与科研团队充分沟通,以项目为单位收集、留存清晰完整的原始资料,对于难以区分的支出,均不计入研发费用,确保研发费用归集准确、依法合规享受优惠。
除了育种,英德红茶种植、加工、品控、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不低的“科技含量”。据了解,英德市已打造11个科技创新平台,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未来趋势进行科技攻关,研发相关专利30余件,构建服务英德红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示范体系。
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科科长欧万新提醒,茶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准确区分哪些活动属于研发项目。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规定,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比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不属于研发活动,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举例来说,2024年,A茶叶企业开展了一项名为“一种轻基质穴盘育苗技术”的项目,主要是由科研人员对种茶的土质进行研究,提高茶树成活率,具有实质性改进技术的特点,属于研发活动。B茶叶企业开展的项目是“一种茶叶结团的解块分筛机”,该项目主要是直接采用公开的装置,对现有制茶工艺和技术进行简单更新改变,属于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因此不属于研发活动的范畴。
收入多元
准确适用增值税税率
茶叶企业提供文旅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同项目应当分别核算。
在英德这座茶香氤氲千年的岭南古邑,“茶文化+研学”“茶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2024年,英德市茶旅融合体验游旅客占全年游客总量比例高达38%。今年暑假,位于清远市英红镇的英德红旗茶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打卡地之一,仅暑假期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39.1%,单日最高客流量近1.6万人。在斑驳沧桑的红砖厂房中,游客们了解茶的历史、参观制茶设备、学习采茶技巧、体验制茶工艺、品尝传统红茶与新式奶茶,沉浸式感受独特的红茶文化。
英德红旗茶厂始建于1958年,曾是国家红碎茶标准制定者,是全国最早、最大的大叶红茶制造厂。如今,这份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发展厚重记忆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成功转型为文旅融合新地标,先后被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年底,“英德红旗茶厂保护利用”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我们希望推动传统茶饮‘逆龄化’,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英德红茶,了解茶文化、体验茶生活。”英德科创小镇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友岚说。
不过,在创新融合发展初期,英德红旗茶厂曾遇到涉税难题。彭友岚介绍,在融合发展模式下,英德红旗茶厂既生产、销售英德红茶及其衍生产品,也围绕茶厂场景开展茶文旅体验、茶研学课程等综合文旅服务。多元的业务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收入。比如,英德红旗茶厂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需要提供采茶和手工制茶的体验、茶艺教学的体验、导游讲解、就餐等多项服务。如何区分各项收入的类型并准确适用增值税税率,让英德红旗茶厂的财税人员犯了难。为此,企业财税人员咨询了主管税务机关。经过税务干部的辅导,英德红旗茶厂进一步梳理各个经营板块的收入渠道,明确不同的收入类型,并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分别核算,根据各项目对应的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避免出现漏报、错报等税务风险。
英德市税务局英城税务分局局长刘柱生分析,茶叶企业提供文旅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同项目应当分别核算。具体分析,茶叶企业如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外开放茶园并提供游览服务及与各院校开展研学活动、提供制茶体验取得的收入,需要按照“文化服务”适用6%的税率;销售现场制作的奶茶,按照“餐饮服务”适用6%的税率;如果销售精制茶叶、茶具或茶样,相应收入需要适用13%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如果企业未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销售额,应从高适用税率。
拥抱变化
健全财税管理体系
健全财税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
最近,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和沪上阿姨6家新茶饮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上半年业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6家新茶饮企业营业收入总计超过30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50亿元。
提及新茶饮企业对传统茶叶企业的影响,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九庄园)副总经理吴镜文认为,随着消费理念、消费群体的变化,茶饮市场消费格局必然会发生改变。面对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茶叶企业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积极拥抱新变化。
今年4月,新式茶饮品牌喜茶以英德红茶为茶底,推出“英红·芝士糯糯”和“英红牛乳茶”两款产品,上市首日创下80万杯的销量,成功将英德红茶这一传统茶饮引入年轻消费者视野。“这一成功案例证明,传统茶叶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就要紧跟市场需求,坚持创新发展。”吴镜文说。
基于这样的理念,英九庄园在继续做好精品茶的同时,不断跨界合作、推出新品。走进英九庄园的庄园茶咖,英红九号奶茶、英红九号茶咖、茶味蛋卷、茶味奶冻、黄鹤楼联名英红九号中式精酿茶啤等充满创意的英德红茶衍生产品引人注意。记者了解到,红茶衍生产品大多以红茶为基料,为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对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英九庄园打造了智慧生态茶园和中央智能茶厂,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全产业链数字化产业体系,企业投产的自动化红条茶生产线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并根据茶叶状态自动控温控湿,减少外界环境影响。
产品创新,对茶叶企业的税务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吴镜文告诉记者,以往企业以销售精品茶为主,产品较为单一,且茶叶多为自产自销,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财税核算相对简单。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丰富多样,应税行为有所增加,企业财税核算要更加精细、更加准确,才能做到优惠应享尽享,税款应缴尽缴。
为此,英九庄园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了解产品创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和相关要求,以此为基础不断规范内部财税管理。目前,英九庄园设立了专职税务财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同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定期对可能存在税务风险的业务和事项进行评估和管理,加强对供应商和收购方的评估,与合规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风险较高的采购环节,英九庄园要求采购合同须经过财税团队审核,明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以及发票、收(付)款单据等支撑凭证,确保涉税事项处理流程规范、操作合规。同时,要求所有采购业务必须及时取得合规发票,并重点关注农产品发票抵扣相关规定和涉税风险。
“英九庄园规范财税管理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东提醒茶叶企业,健全财税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他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夯实财税管理基础,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合同、票据、发票等原始凭证管理,并根据产业特点细化会计明细科目设置,精准归集各类收入及支出。另一方面,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实施过程管控。比如,制定规范的茶叶收购流程、建立标准化成本核算体系、规范线上销售数据的归集,保证收入确认完整。在此基础上,深挖财税数据价值,推动财税管理团队成为企业的决策支持中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