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升级,税务管理适变求新

2025年09月19日 版次:05        作者:柯晓江

【新闻回放】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介绍,今年农民丰收节将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努力把丰收节打造成为展示“三农”向好的“大平台”、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阵地”,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清远市是广东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广东省农业大市,近年来着力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全市农林牧渔业及相关深加工企业1.03万户,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7.37%。围绕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清远市税务部门创新求变,助力“清字号”农产品经营主体筑牢合规根基,走进大湾区、畅销海内外。

——思维理念持续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随着全市农业规模化、集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涉农经营主体的涉税诉求越来越多元,这就要求税务部门的税费管理服务理念随之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转变。清远市税务部门以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抓手,转变过去单个主体、单个事项管理的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中小农业企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发票为切入口和突破口,通过发票数据穿透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出口等各个环节,精准识别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销售行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健全农业行业动态管理链条。在此基础上,转变过去“小税源少关注”的思维,全面摸清全市农产品分布和规模,围绕农业企业种养、加工、仓储、销售各环节,区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经营主体类型,建立分类分级个性化电子税源台账,及时开展差异化纳税辅导、个性化风险提醒和精准化税源监管。

——管理节点持续向全链条闭环转变。清远市税务部门改变以往侧重事后监管的做法,结合电子税源台账,不断深化“数据+规则+责任”驱动,将税收管理向事前、事中延伸。事前环节,重点加强自产农产品免税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两类特殊抵扣属性的发票领用管理,逐户向企业精准推送《涉农发票风险提醒告知书》,说清两类发票开具、抵扣要求,讲好合规经营“第一课”。事中环节,加强发票开具和纳税申报监控,设置农产品进销不匹配、销售种类异常、农户年龄异常、收购金额增长异常、免税申报金额异常等多个风险指标,并嵌入信息系统加强常态化扫描,针对开票和申报疑点,及时辅导纳税人在申报期前自查纠偏。事后环节,综合实地核查、走访村委等手段,重点关注农户身份真实性,以及农产品种养殖规模、亩均效益、场地租金凭证、员工人数等与其发票金额是否匹配,深化应用“征风稽”联动机制,从严从快打击虚开虚抵风险。

——诉求对接持续向提级直联转变。农业产业项目投资周期长、涉及主体多,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涉税问题频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基层税务部门有时难以独立解决。为此,清远市税务部门着眼广视角问需求,分行业、分批次选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项目管理层作为直联服务对象,全力打造市、县、分局三级诉求响应矩阵。其中,市税务局党委牵头,市县两级局领导、基层分局局长分级分类直联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层、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和办税员,对宏观重大政策变动、重大风险点等加强精准宣贯,并依托《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税收协同共治工作备忘录》及“分局长直通车”机制,及时收集响应重点农业企业重大复杂涉税费诉求,有针对性开设税务合规课程,打造“涉税诉求在矩阵接收、税务专家在矩阵集结、税费服务在矩阵供给”联动生态。

——共治手段持续向丰富多元转变。清远市税务部门持续深化“政府统筹、税务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业产业培植协同机制。一方面,以税费管理服务联动促进涉农企业合规经营,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农业企业准确规范适用税费政策。另一方面,搭建清远市政务涉税大数据平台,构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种植面积、产值等涉农数据常态化共享机制,逐步推动建立清远农产品生产种养地图。如以西牛麻竹笋为试点,联合农业农村、供销社、中国移动、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开发笋农大数据平台,全面采集农户身份、种植面积、交易结算等数据,形成种植、收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数字化管理,拓展数据在税务合规经营、竹笋价格指数发布、涉农贷款保险等方面的深度运用,防范收购企业虚开农产品发票风险。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