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费征管工作,恰似税务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税务事业的根基。
今年3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启动全国税务系统基本培训暨税费征管基础能力专项培训(以下简称“强基工程”专项培训),紧紧围绕“赋能基层、强化基础”目标,按照基本培训课程+税费征管基础业务课程的“1+N”模式设置课程体系,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和税务总局有关司局、特派办负责同志、税务总局党校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为广大税务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教方法、提素养、强支撑。截至8月底,税务总局已推出17场25讲必修课程、34讲选修课程,覆盖全国税务系统65万多名干部,实现了基本培训全员全覆盖。
政治引领,筑牢治税思想根基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务系统层级多、链条长,如何把党中央的决策意图及时准确贯彻到各级税务机关,落实到60多万名税务干部的行动中,确保执行到位、不走偏,是税务部门一直在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根线穿到底,一堂课覆盖全。”这句话诠释了破题关键。此轮“强基工程”专项培训中,通过五级税务部门“同上一堂课”的形式,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直达一线,让税务总局政策解读直抵征管末梢。
更为关键的是,专项培训始终将政治能力建设作为贯通业务培训的核心主线。“强基工程,核心在人。专项培训始终将政治引领贯穿全程,以思想铸魂夯实征管根基。”税务总局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政治引领和政治能力培训,系统设置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任务、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及警示教育案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税有机贯通等内容,引导干部从政治高度把握税收工作方向,守牢廉洁从税底线。”
在系统性的政治教育下,基层干部对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认识也从思想破冰迈向行动自觉。
“培训破解了基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隔阂。”四川省南江县税务局副局长李宏伟说:“课程从‘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三个方面把‘强基工程’讲透了。它统一了思想、提升了能力、巩固了防线,让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把总局党委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切实扛牢改革重任,成为税收现代化治理的坚韧基石。”
思想通则行动明。在此基础上,各地税务局积极探索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有机贯通的提升路径,将政治引领嵌入税源管理、政策落实、风险防控、行业监管等工作场景。广东省税务局建立常态化专题研讨机制,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推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青海省税务局立足青年干部占比超六成且广泛扎根基层的实际,构建党委扛牢主责、党建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同向发力、团工委指导推动、各小组协同共进的链式工作格局,促进政治能力向征管实效转化。
基层税务干部普遍表示,“政治能力课+税费征管基础课”的课程组合,精准契合税务部门政治属性,推动干部将政治责任转化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
问题导向,靶向施治短板弱项
“基层夯得实,大厦立得稳。”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加强基层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其政治能力与履职能力,成为夯实税费征管基础的关键。
为打破培训“大水漫灌”困境,让课程真正“解渴管用”,税务总局以基层干部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定制化培训体系,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紧盯问题,直达基层。随着平台经济、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基层税务干部对新业态征管、政策适用、风险防控等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为精准掌握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2024年底,税务总局启动全面需求调研,广泛征集基层“一把手”、业务骨干、新入职干部等群体的培训诉求。通过对4800余条基层需求的分析,结合警示教育案例、干部能力与税务发展需要的全方位排查,税务总局按照培训频次、涉及人员范围、覆盖税费种情况等,归纳出7个授课方向、100项授课主题,形成覆盖税源管理、申报管理、政策管理、征收管理、风险防控、税收监管6大领域的课程矩阵,为后续授课师资邀请与课程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紧扣征期,对接实操。培训课程紧密围绕税收征期节点,从3月的《企业所得税合规管理》,到4月的《增值税申报与政策合规》,再到6月的多税种政策适用与风险管理讲解……每一堂课都紧扣税收征期节点,精准对接基层实操需要,让干部在关键工作节点学到实用知识。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宁夏石嘴山市税务局参加企业所得税相关课程学习后,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通过“小课堂”的方式辅导县局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合规管理补缴企业所得税6000多万元、个人所得税3000多万元。
讲清标准,弥补偏差。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政策理解、适用标准、工作规范、管理盲区等问题,税务系统以“强基工程”建设为契机,用好“同上一堂课”强基培训,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学习,帮助干部弥补政策理解偏差,统一政策执行口径,夯实税费征管基础。苏州市税务局在学习《规范政策执行口径 加强政策适用管理》等课程后,组建工作专班,着力抓好政策适用管理,防范骗享错享风险,全市不予退税及减免减少3.4亿元。锡林浩特市税务局在学习所得税司《企业所得税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专项培训课程后,对照授课提示风险点及案例解析,迅速对辖区内涉农企业选择性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情况进行摸排调查,发现某外商投资食品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农产品初加工免税优惠,合规管理追缴企业所得税约1400万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查缺补漏,堵塞漏洞。各地税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开展针对性培训,堵塞税费征管漏洞。如沈阳特派办突出实战应用开展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组建稽查、督审2个数据小组,建设相关数据库和风险指标,完善“业务需求—数据加工—模型构建—风险推送”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特别是加强成品油消费税监管、加油站监管成效显著,银行业监管推动全国政策口径规范。海南省文昌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依据课程讲解的风险要点,核查辖区内某公司“推广服务费”发票,合规管理追缴企业所得税116万余元。
随着一项项政策适用标准落地,一个个风险指标建立,税费征管大厦的根基正被层层夯实。靶向施训的课程供给,终将转化为基层征管效能的几何级增长。
赋能增效,激发税费治理活力
资源向基层倾斜,智慧在基层涌现,经验从基层提炼,成效由基层评判。
在税务系统靶向施教的培训体系下,“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成为基层税务干部对培训课程的高频评价。基层税务部门将培训输入的“知识干货”,快速转化为解决一线征管难题的“实战能力”,从数据赋能风控到创新行业监管,全方位激活基层征管“乘数效应”,为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赋能:强化“取数用数”防风险能力。面对基层征管中“取数难、用数难”“风险识别能力弱”等痛点,各地税务部门以培训为契机,撬动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推动征管从被动应对向前端管理转变,让数据成为防范风险的“智慧武器”。
安徽省税务系统自今年7月起,针对基层诉求分期分批举办“数字训练营”,采用“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模式,组织学员开展实战训练与项目攻关,形成风险应对指引、扫描结果、脚本等一系列成果,切实破解数据应用难题。重庆特派办课后聚焦薄弱环节,成立大数据人才培养小组,建立20个风险模型,以数据赋能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
大连市税务局为解决一线税务干部取数用数难题,实施“数据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后,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工作中遇到问题,会优先思考是否有可用数据支撑”“更愿意主动探索数据背后的业务含义”,初步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思维转变。
——条线攻坚:推动企业合规化经营与税务规范化管理双向发力。税务领域内,各业务条线坚持维护法治公平、强化合规管理的主攻方向,以培训成果为支撑,针对税费征管重点领域细化举措,既推动企业合规化经营,又实现税务部门规范化管理,让培训实效体现在征管实绩中。
在法规条线,政策确定性问题长期困扰基层执法与服务。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结合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在培训中明晰政策范围、讲清适用标准,统一执法尺度,进一步提升各地政策执行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以济南市税务局为例,142个税务学习小组围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性开展“课后练兵”,深入企业指导政策落地,推动28家企业的74个非研发项目完成税务合规管理。
货劳条线同样成果显著。江苏省税务局对照课程提示的风险点与案例解析,构建智能申报提示提醒机制,打造“疑点扫描—信息推送—递进管理—效用分析”全链条闭环管理流程,实现征期内风险点“第一时间发现、提醒、纠错”。如扬州市税务局针对涉农增值税管理制定风险指标模型,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税务局精准推送《农产品增值税抵扣风险提醒函》,督促企业自查,最终取消346户纳税人自产农产品开票资质,补缴增值税286.2万元,进项转出583.9万元,形成“政策研究—数据赋能—精准监管”的良性循环。
——创新监管:因地制宜破解区域行业征管难点。各地税务部门立足区域产业特点,将培训赋予的能力转化为破解征管难点的“利器”,创新行业监管模式,促进企业合规遵从,推动征管质效跃升,成为专项培训“学以致用”的生动注脚。
北京特派办立足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快、业态新、渗透广、监管难的特点,整合平台经济监管资源,推动建立联动监管新机制,今年以来已牵头查办平台涉税典型案件20余起,形成4大类96个风险防控指标,为全国平台经济税收监管提供“北京方案”;天津税务部门成立专项课题组深入开展冷链产业专题调研,主动对接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及外地税务机关,调研企业近3000户,完成调研分析报告,推动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税务局紧盯医药行业征收薄弱环节与监管短板,探索构建数据风险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医药行业风险应对质效大幅度提升。大连甘井子区税务局重点税源为房地产行业,一直面临多税种协同管理难、数据规范弱的痛点,通过专门团队协同攻坚,手把手教干部“取数用数”,目前房土两税已合规管理增收10.5亿元。
重庆特派办则加强白酒、农产品等领域监管专题培训,课前针对性梳理相关领域监管重点、难点问题,课后围绕查找薄弱环节、细化工作举措交流研讨,引导干部带着问题学、融入实践用。通过针对性教育培训,干部监管和查办案件能力得到提升,区域内白酒核价品牌数量由行业监管前的1.4万户增长为3.2万户。
——体系构建:“主干+枝叶”协同强基固本。各级税务机关以税务总局专项培训为“主干”,结合地方实际延伸出特色培训“枝叶”,形成覆盖全领域的“强基”培训体系,让65万名税务干部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提升能力。
河南省税务局借鉴“同上一堂课”方式,在组织好主课堂培训的同时,在各市局设立延伸课堂,覆盖更多干部,形成培训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深圳市税务局聚焦实施“强基工程”针对性加强干部培训培养,面向新进非财税专业干部,制定“会计—法律—税费”进阶学习计划,面向岗位能手开展“基础赋能—实操淬炼—创新引领”三阶段学习练兵,强化干部岗位技能,组织开展税费政策、税源管理、风险应对等各类专题培训20余期,促进干部跨税费种综合能力提升。
内蒙古税务局打造税务稽查、税收法治、大数据应用、“枫桥式”办税四个实训平台,分批组织全市税务系统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社保非税等业务条线干部1000余人次,通过系统操作、情景模拟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开展“短平快”实操演训,提升基层税费征管能力。南京市税务局针对性强化干部数字化素养和信息化技能培训,创新运用“问卷星”数字化工具,建立常态化培训需求收集机制,形成干部数字素养能力需求图谱,并自主开发“区块链+税务”“大数据+风控”等数字化精品课程。
从数据赋能到行业创新,从条线攻坚到体系构建,基层税务部门学以致用,将培训成果高效转化为征管实效,着力激活基层征管“乘数效应”。通过实训,河南税务参训干部针对网络直播行业研发的数据模型,促进申报补缴税款2557万元;各市局结合实际开展股权转让、出口退税等19期数字能力提升实训,提炼形成风险应对指标10余项,累计实现合规管理增收8.56亿元。内蒙古税务征纳互动业务日均办理量得到增长,服务效率实现倍增。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这场覆盖全国65万税务大军的“强基工程”专项培训,以政治引领铸魂,以靶向施教夯基,以学以致用赋能,将培训课堂转化为实战战场,让政策知识沉淀为征管效能。它不仅是税务系统一场大规模的集体“充电”,更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夯基固本提升税务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