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税务:“智慧行”驱动精准执法

2025年09月26日 版次:03        作者:记者 徐卫兴

本报讯(记者徐卫兴 通讯员刁浩然 陈丽丽)国家税务总局远安县税务局近期将《中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典型处罚案例利用“智慧行”平台嵌入税务执法流程,构建起“智能筛查+人工复核”评估体系,形成了可量化、可视化税务执法质量评估指标,让执法流程更透明。

据介绍,该局系统集成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各类型行政处罚案例,创新打造“智慧行”税务执法质量提升平台,在办理具体涉税业务过程中可以及时比对参考,有效避免“同案不同罚”,让纳税人明白处罚依据的合理边界,推动基层税务执法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以往基层税务部门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时,常因参考案例有限、凭经验执法,造成执法效率不高、处理处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智慧行”平台通过系统集成裁量基准和典型案例,提供统一、规范的执法参考,有效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显著提升执法的一致性与效率。

“《中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明确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和适用条件,从源头上杜绝了地区间、个案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智慧行’全流程管控执法行为,有效保证了处理结果公平公正。”远安县税务局法制股股长王柯茗介绍,在处理发票类违法行为处罚案件时,由于裁量基准限定的是处罚金额范围,不同执法人员可能作出差异化的处罚决定,若类比同类案例偏差较大,相关监控指标就会作出提醒。“运用‘处罚金额裁量权智能管控’‘信用等级金额限度提醒’等监控指标,可以从机制上防范‘选择性执法’‘倾向性执法’。”王柯茗说。

在追缴某破产清算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过程中,该局给该企业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时,结合企业的特殊情况,补充翔实的政策解读和同类案例说明,多次与破产企业管理人沟通,解释政策依据和执法逻辑。破产企业管理人员表示:“税务文书法律依据很明确,案例很有参考性,道理讲得很透彻,税务部门的处理客观公正、令人信服。我们会按税收优先权补缴税款,以免影响今后重新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