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优服务 宣州税务强化资本性所得税收治理

2025年09月26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燕烁烁

近年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自然人股权转让、股息分红等资本性交易日益频繁,涉税风险随之显现。国家税务总局宣城市宣州区税务局构建“数据共享+智能筛查+服务赋能”的全链条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资本性所得税收治理效能。截至8月,全区资本性交易个人所得税入库同比增长19.6%,企业合规申报意识显著增强。

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一体式”风险排查网络

针对资本性交易隐蔽性强、信息不对称、传统监管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宣州区税务局推进跨部门涉税数据共享机制建设,重点打通市场监管、自规、住建等跨部门数据共享通道,集成股权变更登记、不动产交易、企业资产评估等关键信息,及时、全面地掌握股权及资产变动情况,为强化资本性所得税收征管织密一张多维度的风险排查网络。

正是凭借数据互通机制,宣州区税务局从市场监管部门获取近年来辖区内企业股权变更登记信息,其中涵盖转让方、受让方、转让股权比例等基础要素。经系统梳理与数据对比,发现某建设集团公司2名个人股东在几年前将自身过半的股权转让,却从未申报纳税。该局立即启动部门协作机制,调取原始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最终确认纳税义务和追征期,成功追缴税款共计近200万元。

聚焦精准监管,建立“1+4+1”全流程穿透式工作法

宣州区税务局以“精准识别、精准核查、精准辅导”为核心,聚焦股权转让、股息红利分配等领域疑点数据开展核查,探索建立“1+4+1”全流程穿透式工作法,推动资本性所得税收执法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升级,切实防范涉税风险。

所谓“1+4+1”全流程穿透式工作法,其中“1”是指确定一个风险筛查起点,依托多维数据信息整合与专业分析,精准定位风险源头;“4”是指贯穿“精准识别—团队研判—证据固化—政策辅导”4个核心环节,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完整证据链与服务链;最后一个“1”则代表一个治理闭环,通过个案处理与类案规范,实现“发现一个问题、规范一类管理”的长效治理目标,实现资本性所得税收监管效能与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双提升。

据了解,税务干部依托该工作法,在核查数据时发现某有限公司存在“同股不同权”现象,即法定代表人股东获得大额分红而自然人股东未分配。税务干部通过穿透企业股权架构,发现该法定代表人股东完全由两名自然人股东持有,且对企业无实质性贡献。

“该企业形式上是对法定代表人股权的分配,但其实质是对自然人的分配,很可能存在借助法定代表人股东身份规避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嫌疑。”宣州区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股干部在核查过程中明确指出。随后,税务部门正式约谈该企业负责人与财务人员,详细讲解相关政策规定,最终该企业更正分配,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400余万元,后续还有少量税款,将通过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等方式持续更正。

优化服务机制,成立“资本性税收专业服务团队”

宣州区税务局坚持“防风险”与“优服务”并行,组织业务骨干成立“资本性税收专业服务团队”,主动向前一步,通过组织税企面对面座谈会、线上直播间答疑、重点企业一对一专家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及自然人全面了解政策红线、合规要求和申报流程。宣州区市民李先生在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期内,因平时对相关政策关注较少,在办理申报时未准确填报股息红利所得。“资本性税收专业服务团队”了解情况后,主动采用一对一上门方式进行辅导,帮助其梳理取得的各项所得,依法规范完成了申报纳税,降低了涉税风险。

通过安排团队业务骨干专人对接、全程跟进、特事特办,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到纳税申报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全流程提速。某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表示:“税务部门不仅主动提醒我们可能遇到的涉税风险,还提供专业的政策指导,帮助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

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数治+共治”双轮驱动机制,拓展数据来源、强化政策辅导,持续完善资本性所得税收治理新格局,助力区域经济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