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务合规管理:“地方版”指引可供借鉴

2025年09月26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柔 林建荣

前不久,江苏省工商联与注册税务师协会联合发布《江苏省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合规指引》。此前,浙江、辽宁、福建、江西等地税务部门及有关单位已经推出了多种侧重点不同的税务合规管理指引或手册,引导当地企业建立健全税务合规管理制度,提升税务合规管理水平。一些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这些税务合规指引已经成为他们案头的“工具书”之一。多位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各地发布的税务合规指引并非只适用于当地企业,对其他省市的企业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建议大企业“兼收并蓄”,既要梳理底层逻辑系统地看,更要结合实际务实地干,把各地税务合规指引中的要求细化为一项项务实的行动。

已发布合规指引各有侧重

不同地方发布的税务合规指引,在名称、适用主体和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于2023年12月发布《浙江省企业涉税事项合规管理专项指引(试行)》,详细规定了企业涉税事项的合规管理制度、运行保障、高风险事项管控等内容,明确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资本运营、财务会统、仓储运输、投资融资、劳动人事、基本建设、产品研发、审计监察、行政后勤等部门都应将涉税事项合规审查嵌入业务流程,从制度层面引导企业形成合规自觉。2024年9月,辽宁省税务局联合辽宁省司法局出台《辽宁省企业纳税合规管理工作指引》及《辽宁省企业纳税合规管理重点事项提示》,将纳税合规管理相关的程序性内容与实体性内容分开规制,满足企业在宏观经营战略制定和具体纳税操作层面的不同合规管理需求。

与浙江、辽宁两地的指引不同,福建、江西、江苏等地的指引主要面向民营企业。前段时间,江西省税务局与江西省工商联联合发布《民营企业涉税领域合规指引1.0版》,以“全周期伴随、正负面清单引导、自检工具赋能”为核心,内容涵盖新办开业、发票管理、税费申报、优惠政策享受、纳税信用管理直至税务注销等15类关键环节,让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找到可以对照的关键点,有助于企业减少涉税操作失误。福建省税务局发布的《福建省民营企业涉税合规自查手册》,以场景化问答和典型性案例形式,分析了从签合同、采购、生产到工资发放等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可能涉及的188个涉税风险点,每个风险点都详细列出对应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出处,让企业自查有据可依、整改有章可循。

浙江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型企业组织架构复杂、业务链条较长,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诸多环节都涉及税务事项,容易出现“碎片化”管理问题。税务部门发布的各类合规指引,从税务合规管理体系构建、不同业务涉税处理要求以及税收政策适用要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指导,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管理要点、精准识别风险。

结合实际采取务实行动

“税务部门发布的指引,为企业做好税务合规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南’。要想让这些指引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将指引中的合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江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副局长饶惠建议大企业财税人员,加强对税收政策和合规指引的全面学习,清晰掌握合规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业务、经营等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企业内部综合指导的税务合规制度,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税务合规管理体系。

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副局长陈静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分析,对企业来说,税务合规管理没有万能的“通用模板”。这是因为,不同行业企业在业务流程、交易模式及税收政策适用方面存在差异,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税务合规的要点和难点往往集中在合规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方面;对于外贸型企业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出口退税政策及供应链单证管理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拆解合规指引内容,实现企业发展与合规要求的深度匹配和精准对接。”陈静说。

实务中,一些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往往不是源于申报环节的失误,而是基于合同条款约定不当、交易模式设计不合规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对此,浙江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建议大企业,着力构建全员参与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复盘”全链条合规体系。事前环节,在重大投资决策、并购重组、新业务拓展时,同步开展税务合规论证;事中环节,建立常态化风险监测机制,依托“业、财、税、法”各个信息系统,聚焦指引明确的高风险领域,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事后环节,定期开展税务合规自查与复盘,对照指引梳理年度纳税申报、税费缴纳、资料留存等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同时,建议企业将合规责任纳入考核标准,强化全员合规意识。

将合规要求嵌入信息系统

记者梳理发现,“信息化”是各地税务合规指引中共有的关键词之一。

《浙江省企业涉税事项合规管理专项指引(试行)》建议企业,提高涉税事项合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互联互通,适应涉税事项合规管理新要求,做到即时预警、实时监控、快速处置。《江苏省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合规指引》设立了专门章节,介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议企业积极推进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税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陈静认为,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强化税务内控体系,能够解决以往依赖人工和经验的内控模式带来的问题。作为嵌入式税收征管渠道,税务部门的“乐企直连”将税收规则植入“支付—开票”这一核心商业环节,推动税务合规的“自愿遵从”与“自动遵从”相统一,是支持企业进行内控系统数字化升级的有力手段之一。陈静建议企业,主动将税务内控要求深度嵌入企业核心的业务系统,实现从业务发起、票据开具、财务核算到纳税申报的全流程自动化数据流转与规则校验,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税务风险。

饶惠建议大企业,要坚持数智驱动,主动将税务合规要求嵌入企业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税务合规要求融入投资决策、采购、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从源头防范税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税务风险清单、探索建立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指标,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企业税务状况进行全面自查,分类分级进行风险应对,形成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应对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机制。

浙江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建议大企业财税人员,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互动交流。一方面,对于指引中未完全明晰的个性化问题,大企业可通过“总对总”联系、税企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咨询,借助税务部门的政策解读,减少合规判断偏差;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合规经验共建,结合企业税务合规实践,为税务部门完善指引提供典型案例和实操建议,助力指引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