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记录新疆税务人的奉献与执着

2025年09月29日 版次:06        作者:李文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翻看着自己曾参与过的自治区成立50周年、60周年相关报道,以及担任中国税务报社驻疆记者20多年里写下的有关新疆发展变化的文字,不禁思绪万千。

20多年来,我见证了税务人扎根边疆的执着,也感受到税收为新疆发展注入的活力。一篇篇报道记录了几代新疆税务人的梦想、奉献,那些带着温度与力量的故事,至今仍在心头萦绕。

“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

2014年初,我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国税局采访,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被称为“生命禁区”。这里的几代高原税务人始终坚守岗位,背着干馕和水,骑着马、牦牛、骆驼收税。除了高寒缺氧,他们在工作途中还会遇到大雪封山、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第二代高原税务人、时任塔县国税局副局长的依斯马依力和我讲起他收税时的难忘经历。他经常带队到当地重点税源企业——大同乡小同村恰克玛克力克东陵石矿有限责任公司收税,途中有一段近50公里的路嵌在悬崖峭壁上,悬崖下是浊浪滚滚的叶尔羌河,最窄处的“鬼门关”只有30厘米宽,通过时只能脊背贴着山壁慢慢前行。1998年的一天,他带队返回经过“鬼门关”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发生了泥石流。大块的泥石裹着杂草从天而降,大家倒吸着冷气向后退,等到山上终于没有落石了,前行的路已被泥石埋没。他们只能手脚并用,爬过山体滑坡堆成的小山。到达安全地点后,看到塑料布包裹着的税款和税票完好无损,大家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冒着生命危险,就为收几千元的税款,值得吗?“我们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依斯马依力这样回答,他和同事一直记得塔县税务局第一任局长卡马斯的话:“地处祖国边防,我们头顶国徽在国门边收税,就是代表国家在行使主权和税收执法权!”

正是在这种崇高信念的支撑下,几代新疆税务人在天山深处、昆仑脚下、大漠戈壁,汇聚起税收的涓涓溪流,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采访归来,我带着感动写出报道《帕米尔雪域高原的坚守》刊发在《中国税务报》新闻版头条,并获得相关部门评选的好新闻奖。

小核桃搭着“专列”出国啦!

2020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天山南北铁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贯通沙漠戈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欧班列穿梭不息,特色产业、旅游业蓬勃发展,农牧民收入成倍增长。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初,在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和田县巴格其镇新疆核桃(和田)批发交易市场,参加2023年第二个核桃交易日的场景。天刚蒙蒙亮,满载核桃的货车就络绎不绝驶进市场。不到一个小时,一袋袋核桃、核桃仁就堆成了山。在晨光照射下如一座座金山,油光发亮。交易大厅的大屏幕上,一笔笔交易数据实时更新,现场拿到货款的人露出满意的笑容。

核桃企业新疆客来木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奥布力喀斯木·巴克尔介绍,2022年12月28日,第一列满载20车752吨核桃的专列从和田出发,一周后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运达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这是和田地区首趟地产核桃专列。

核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扶持。奥布力喀斯木·巴克尔说:“尤其是在办理出口退税上,税务部门专人指导,全程服务,效率很高。2022年,公司享受出口退税将近1000万元,每一次都办得很顺畅。”这正是税收支持新疆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我们采写、拍摄的融媒体报道《一颗核桃的出国之旅》,在中国税务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后,迅速获得近20万的阅读量。

70载岁月更迭,新疆税收事业不断展开新的篇章。如今,办税方式实现数智化,云端办税如春风拂过天山南北。2024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20534亿元,是1955年的204.3倍。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新疆税务人承担起了“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职责使命。作为这段历程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已退休的我,心中仍然涌动着无限感慨与自豪。